甘啟蓮
摘 要:情感教育具有豐富的內涵,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融情感教育于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親情;生態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中的一部分,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獲得綜合性的發展。
一、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親情教育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得事事順著、依著,導致現在的學生親情意識比較淡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價值,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使學生在感悟親情的過程中學會感恩。
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由于這篇文章講述的父母對作者所寫的一首詩的不同評價,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并思考,為什么父母的看法會如此不同,他們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嗎?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去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去感悟父母的偉大,進而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什么是親情,什么是父母的愛,進而使學生學會感恩。
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態教育
“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相信在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都是這樣認為。即便是我們每天在說著要節約用水,要保護環境,但是,自己沒有面臨這些問題就沒有真正的保護意識。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借助多媒體或者是情境還原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些受環境、水資源、大氣污染等問題困擾的地區的圖片,讓學生在形象的展示中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者用文藝性的筆調介紹了地球的美麗壯觀,地球自然資源的有限,除地球外人類別無去處等科學知識,闡明了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道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在授課的時候,我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場景一是讓學生在資源豐富的環境中自由的、快樂地進行玩,場景二是水資源枯竭、土地沙漠化等被破壞的環境中出門被風沙迷眼,水資源短缺的環境中艱難度日,對比的情境可讓學生輕松地感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保護環境奉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道理,使學生在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塑造健康的人格,正確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胡正國.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作者單位 貴州省石阡縣坪地場鄉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