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志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培養立足社會的接班人。要完成這樣的教育目標,就要培養創造性的人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關鍵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訓練。小學是培養人才的基礎階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培養創造性人才鋪路。
關鍵詞:數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一、建立教學的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科學研究表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幼稚甚至荒誕無稽的疑問,并適時對學生的深刻見解進行表揚與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增強學生的安全感,使學生在自由的學習中產生創造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克服學生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接受新的數學知識,研究解決新的數學問題時,常受思維定勢的束縛,導致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了乘法的意義以后,為了鞏固這一知識,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敘述“6×9”的意義,一個學生說:“一個數是6,另一個數是9,積是多少?”我順勢引導,學生接著說:“6的9倍是多少?”“9個6是多少?”“6乘以9的積是多少?”……在不長的時間里,學生說出了多種敘述方式,既學到了知識,又擴展了思維。
2.運用觀察、分析、聯想等手段,提高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在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從已知條件中質疑,提出許多的問題,利于梳理學生的思維,提高思維的條理性。
3.通過一題多變或多解的訓練,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通過一題多解或多變,溝通各種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已學的知識形成系統,同時掌握了問題的變異規律,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數學題時,總用已知條件和問題互相轉換,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不僅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而且教師要勇于創新,突破常規的教學方式,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落實到數學教學實踐中,更多地為國家培養創造型人才。
(作者單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興隆山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