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致欣 白麗敬
[摘要]數字出版時代電子辭書因其特有的優勢,使得大力發展電子辭書成為大勢所趨,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文章從電子辭書的優勢、發展困境與未來發展建議等方面探究電子辭書的發展,以期為電子辭書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啟示。
[關鍵詞]數字出版;辭書出版;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周致欣,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白麗敬,河北大學。
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據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在整個產業的營業收入中,數字出版的比重首次超過紙介質出版,數字出版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辭書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辭書是字典、詞典與辭典三種工具書的總稱。字典主要用來解釋漢字的音、形、義;詞典主要用來解釋詞語的概念、意義、用法;以收錄術語、專名、學科性詞匯等為主的稱為辭典。
中國古代的辭書按照字形、意義、讀音分字書、訓詁書、韻書三大類。許慎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分析字形、探討字體結構源流的字書;《爾雅》是中國第一部訓釋字義為主要內容的訓詁書;《廣韻》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以歸納字音,探求聲韻源流為主要內容的韻書。清代《康熙字典》標志著中國開始出現以“字典”命名的工具書;1915年和1931年的《辭源》,1936年出版的《辭海》繼承了傳統字書的特點,吸收了國外詞典編撰的長處,首次創立了詞條;1937年,黎錦熙主編的《國語詞典》首次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
20世紀80年代,中國完整的辭書體系已基本形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辭書的功能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用戶的需求。據《2012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在傳統辭書出版物中,2012年總印刷出版數下降近10%。據艾瑞“2012年在線詞典發展研究報告”最新數據指出,2012年網絡查詞、翻譯服務滲透率已達73.7%;在線翻譯網站、在線詞典、下載版詞典軟件等市場滲透率都在50%以上。此外,移動端的手機詞典app總下載量超過10億次。上述數據表明,互聯網給了傳統辭書發展的新機會,同時也帶來極大的挑戰,傳統出版業向移動數字出版轉型已迫在眉睫。
二、辭書數字化的優勢
1. 海量信息,不受容量限制
辭書以收錄各種字、詞、術語的語音、概念、用法等為主要內容,而受所收錄內容信息量大、種類繁多等的影響,辭書也必然包羅萬象。傳統辭書受版式、規格、頁碼、資金等諸多容量因素限制,許多非常有價值的信息不能全部被收錄進去。目前,我國數字化的辭書類型主要有三種,即網絡版辭書、軟件版辭書與手持設備版辭書。這類電子版辭書不受傳統紙質書規格、頁碼等容量的限制,可以擁有海量信息,這樣就大大提高收錄范圍與辭書質量,更能夠滿足用戶的查詢需求。因此,電子版辭書能夠非常便利地使收錄工作者與用戶之間達成平衡。
2. 易讀、易攜帶、占用內存小
傳統辭書少則上百頁,多則千余頁,攜帶十分不便;裝訂質量較為一般,稍有不慎則會導致書脊與封皮脫落,保存較為困難;除去意外損壞,辭書也會受紙張自然屬性使用時間的限制。在這些方面,電子書的先天優勢戰勝了傳統辭書。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子書的閱讀器種類越來越多,市場占有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的普及率也十分可觀,這些都是電子辭書的載體,可為用戶隨時隨地查閱電子辭書提供巨大的平臺優勢。此外,電子書的存儲與使用極為方便,只要不是刪除文件,一旦獲得便可永久使用。同時電子書占用內存小,一本5萬詞匯的《牛津雙語詞匯電腦板》只有15.29M。
3. 低定價、低成本
傳統出版的辭書十分昂貴,除去辭書在編纂方面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需的經費,還需要印刷的紙張費用、刻板費用、油墨費用、人工費用與購買印刷設備的費用,印刷成冊的傳統出版辭書還需要價值不菲的運輸費用、書庫占用費用等。而電子版的辭書只需要編纂費用,且目前大多數電子版辭書都已經編纂完成,只需上傳給出版社進行線上銷售即可,因此電子版辭書在定價方面相較傳統辭書有很大的優勢。
4. 智能添加備忘,反復閱讀更為便利
傳統辭書由于受版面等因素的影響,頁面留白較少,不能滿足用戶做記錄的需求,若內附紙張補充既不美觀也不易攜帶。而電子版辭書則能很好地彌補傳統辭書地這一缺陷。現在市場上流行的電子辭書都有備忘功能,可將最近查詢、使用過的字和詞等按照用戶需求添加至備忘錄,并按查詢時間或字詞在電子書中的位置等功能排序,更加便于用戶的反復閱讀。
三、辭書數字化的發展困境
1. 版權問題
版權問題是我國出版界面臨的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目前我國出版法中對于抄襲及比重的界定很模糊,法律方面的漏洞使得盜版侵權事件屢禁不止,而電子出版物因其公開性、復制粘貼簡便性、傳播便利性等因素,更使得抄襲、盜版等版權問題日益猖獗。辭書的編纂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且耗時周期長。但是,目前在互聯網的搜索引擎中輸入含書名的電子書下載就會出現數條電子書下載信息,這些信息多未經授權,且用戶使用多是免費,或只需簡單注冊便可獲取。此類嚴重的侵權現象長期存在卻鮮有處罰,這給辭書電子出版等數字出版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出版業的生存與發展。
2. 數字出版經營模式尚未規范
目前,數字出版時代的盈利主要包括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利益分配、出版社和技術商合作的利益分成兩個部分。出版社在制作圖書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數字出版產業中的收益分成卻很低;技術提供商憑借在開拓市場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市場培育與產業教育成本,獲得較多的收益。雖然目前市場上很多技術提供商支付給出版社一定的版權費用,但由于出版社在數字出版產業中的被動身份與地位,其在利益分配方面處于弱勢。電子出版的版權很難保障,收益風險較大,出版商多選擇在數字出版進程中放慢、放穩腳步,同時主推傳統出版物。因此,建立健全的版權保護機制對于數字出版產業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十分關鍵。
3. 電子書的使用受設備限制
目前,電子書的發展處于逐步上升趨勢,市場占有率與營業收入也逐年升高,但電子書必須借助一定的設備才能使用,設備問題一直制約著電子書的發展。中國仍然有眾多家庭生活不富裕,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家庭很難自費為青少年讀者提供諸如電子閱讀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使用電子書的設備,這就限制了中國眾多的青少年用戶使用電子版辭書。此外,據權威消息稱,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億,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因其知識結構與視力、行動力等身體因素,其在使用軟件時有著較大的限制。
4. 電子辭書參差不齊
辭書是一個信息密集的大系統,要求編者既有辭書學的知識,又要有深厚的學術功力和寬廣的知識面。辭書作為一種工具書在提供權威信息、驗證讀者已有知識錯誤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倘若辭書質量出現問題將有可能在這方面影響讀者的一生。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電子辭書數量繁多,質量參差不齊。諸多不法出版機構在電子辭書編纂的過程中不僅沒有注重辭書嚴謹性、科學性等辭書最重要的特質,反而連最低級的編輯錯誤都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將市面上發行的電子辭書進行簡單的分類、編輯、排版就形成自己的電子辭書出版物。這類劣質盜版辭書除了損害作者、出版社權益,還存在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量仿冒、盜版作品往往錯誤百出,對用戶尤其是正處于接受知識的青少年來說,危害是毀滅性的。
5. 閱讀習慣問題
自中國最早的一本解釋詞義的書——《爾雅》面世,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兩千年來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閱讀時手里的筆在書籍上做筆記、批注、圈注,中間休息時在書中加個精美的書簽已成為讀書人的習慣。電子辭書雖然也有這些功能,但是改變一個民族的閱讀習慣并非易事。
四、數字化辭書的發展建議
1. 政策、法律與技術維護三個層面保障版權
解決盜版猖獗問題,維護數字出版版權需要政策、法律與技術三個層面共同努力。我國應盡快彌補在網絡出版法律方面的漏洞,完善法律與相關政策,同時對仿造、盜版辭書事件進行強有力的處罰,從法律與政策方面杜絕侵權是解決版權問題首先需要研究的。同時,解決數字化過程中的侵權事件還要靠技術的力量。網絡出版版權人可以利用用戶登錄系統、終端識別系統、加密程序等技術形成數字作品防火墻,并要求用戶加入電子契約。如此,以技術保護為基礎,電子契約為輔助,版權人在其作品的使用、收益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享有許可或者不許可使用其作品的自由,以及以何種方式許可的自由,從而保護辭書和其他電子版圖書的版權。
2. 多元化盈利模式
為了保證出版社的生存與發展,能夠持續不斷地提供給讀者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糧,必須扭轉出版社在數字出版產業進程中的被動地位。出版商與技術供應商應采取多元化經營模式,達到出版商與技術供應商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贏利模式分為兩類:B2C 模式,以當當網、淘寶網、亞馬遜等網上書店為代表正積極地開創空間;B2B的經營模式,以中國方正電子的Apabi 網站為代表為出版企業提供服務。但是目前這兩種方式都是以技術供應商為中心的盈利模式。筆者認為出版商可以與技術供應商達成協議,除去技術供應商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用,每賣出一定數量的電子書后,出版商與技術供應商分成,讓銷售的成果同時惠及出版商與技術供應商,從而達到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同時,鑒于目前國內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器等能夠閱讀電子辭書的設備普及率還不是很高,出版商可以聯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器終端廠商或運營商,開展買電子書贈閱讀器等相關活動。
3. 建立規范的辭書數字化認證機制
目前電子辭書的出版尚未形成規范的許可認證制度,針對辭書數字出版的認證機構仍是空白,不必像紙質書籍一樣需經嚴格的審核,也不會像紙質出版物那樣有書號,這在電子辭書的出版過程中就形成了制度漏洞。政府或相關管理部門可以設立專門的執法部門解決網絡盜版行為,以便更清晰、更明確地認定、管理、制裁網絡侵權行為,從而避免由于缺乏具體的管理部門而出現無人監管、相互推諉的現象。此外,要發揮中國互聯網協會與互聯網信息中心等相關專業組織的作用,強化此類相關行業組織在調研與出具鑒定報告方面的法律地位與認定權威,為打擊盜版侵權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4. 以用戶為核心設置電子辭書類別
諸多用戶在使用電子閱讀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時還不習慣,電子辭書出版商若想爭奪有著長久紙質書籍閱讀習慣與閱讀體驗的用戶市場,就必須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發揮電子辭書的優勢。電子出版物在用戶購買過程中需要注冊登記等流程,因此,出版商在掌握用戶群體屬性時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出版商可以根據用戶屬性及特點制作電子產品。如針對少年兒童的電子辭書就必須多些生動活潑的例子,并輔以圖文進行講解,同時還要添加對音節、釋義、例子的語音朗讀;針對老年用戶群體則要添加字體放大功能與語音朗讀強化功能;針對青年群體則要注重內容簡潔與最新釋義,將代表網絡與社會中的時尚元素添加到電子辭書中,滿足青年群體的用戶需求。
[1]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Z].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2.
[2]2012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Z].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2.
[3]黨躍臣等. 網絡出版知識產權導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
[4]殷沈琴,張計龍,郝群. 電子書數字版權管理技術應用進展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12(8).
[5]朱榕. 電子書著作權授權研究[J].情報科學,2012(30).
[6]夏灃. 電子書盜版侵權現象的防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2).
[7]俞銀燕,湯幟. 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綜述[J]. 計算機學報,2005(12) : 1957-1968.
[8]殷沈琴,張計龍等. 電子書數字版權管理技術應用進展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12(8).
[9]李莉. 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整合互動[D]. 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10]王啟云. 電子書發展的瓶頸與前景[J]. 情報科學,2003(21).
[11]戴孟宗,林家楷等.電子書易讀性之研究[Z]. 2012第二屆中國印刷與包裝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12]李云. 電子書版權保護與最終用戶利益的平衡[J]. 圖書館建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