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艾萱 田飛
摘要:本文結合時代背景,對目前設計藝術專業學生現狀所存在的問題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將“頭腦風暴法”法植入到環藝教學課堂,作為一種激發學生自主設計構思、發散思維、開拓創新性思維的主要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針對環藝專業學生提出幾種實施方法,提供新的教學視角和新思路。
關鍵詞:“頭腦風暴法”;環藝專業;創新性思維;激發1研究意義
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簡稱為“BS”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展為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并在實際商業操作與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相互影響、相互感染,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地思維能力。隨著信息網絡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從傳統的讀文激變為讀圖。90后學生群體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網絡、電腦光盤、電子書來獲得。特別是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們完成課堂方案和課后作業時,喜歡瀏覽和參考大量圖片類的教材和高質量彩圖的書籍,而不愿意通過自身的記憶和平時的積累來獲取知識,生出靈感和創意方案。例如,從環藝大三學生的課堂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其獨立完成平面圖布置方案所占比例僅為15%,一旦要求同學們現場做原創設計就無從下手。
2環藝專業學生創新思維的問題分析
在環藝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普遍發現關于創意性思維培養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被動、消極、惰性、盲目、創新思維匱乏、課堂活躍氣氛不足等,具體歸為如下原因:(1)綜合素養不足,文化底蘊欠缺。(2)電腦網絡對設計創新思維的沖擊使得學生對其程度的依賴程度較高。(3)過于注重技能表現而忽視自我創意性思維的培養和激發。(4)對原創設計盲目、缺乏激情。目前,設計專業中環藝專業是炙手可熱的高就業率專業,如何“保鮮、保質”辦出特色性的“產學研”設計強院,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水平,讓學生與市場盡快完美對接,成為高校教師們要傾盡全力思考的問題和最具實際意義的努力方向。目前國內的設計界,設計企業應用“BS”方法有諸多成功案例,但用在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方面尚不多見。正如業內留學海外的知名設計師陳任遠在《【壹空間】海歸派設計師如何理解“國際化”?》訪談雜志中說到國內外設計教育狀況:“第一點就是教育的差別。這可能是因國情不同,國內外的培養方式、思維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國外更多的是注重思維的啟發。”上述訪談充分說明了國內目前的教育現狀。實踐證明,國外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導入了“BS”方法,具有先進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為學生們提供了諸多全新的思維訓練模式和體驗感受,收效甚好。
3“BS”教學實施方法
環藝專業是設計類專業中與實踐結合的最緊密的專業之一,正因如此,高年級環藝專業學生在諸多設計課程中,其想象力、發散性思維、靈感等容易被實際因素,如裝飾材料、施工工藝、成本等制約。而創新性思維的鍛煉和培養,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拋開現實因素的約束,以多維度的視角激發想象力,更成為解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市場接軌的重要“瓶頸”,導入“BS”教學方法能有效解決環藝高年級學生創意思維的激發問題。
實施頭腦風暴法應遵循自由聯想原則、延遲評判、以量求質原則和綜合改善4個原則。在準備階段教師需確定主題范圍,通知學生,提前發放問題資料,讓學生準備相關素材。再執行如下幾種教學實施方法:
(1)交互式激發——主題鮮明,拼貼空間。學生組之間相互激發和自由辯論。A組學生根據已知幾類設計風格出設計題目,B組學生根據題目寫出不同的設計構思,差異越大越好,再交換。具體過程為:A組開展激烈的討論,抽取幾類設計風格中的特征和特色,互相記錄下描述的關鍵詞句,畫出相應風格空間中的裝飾圖案、材料、家具、織物、線條、色塊等元素,讓每個同學交換卡片互相瀏覽。給出60分鐘讓B小組成員圍繞卡片上的關鍵詞句和圖樣,寫出300字左右的設計構想,極盡能力拼貼多種空間,包括最貼近風格的空間、最怪誕的風格空間、最混搭的風格空間、最懷舊的風格空間、最未來主義的風格等。(2)鼓勵自由想象——激發創新出多樣造型符號。詞匯和基本造型的聯想。例如,教師給出“母親——親子空間”這個詞匯組命題,由該詞匯頭腦風暴后得出為“白發、愛、擁抱、淚水、微笑”“白色、橘色、弧線”“溫暖、清香、柔軟、慈愛、寬容”等詞匯,越多越好,將這些元素抽象為圖形、符號延展運用到室內的各個功能空間中。(3)空間角色扮演——理解空間使用者。教師給出一個原始戶型結構圖,將學生分成A和B組。讓A組學生任意組成某個家庭,并給出該虛擬家庭各個成員的性別、年齡、知識背景及愛好等,預先在紙片中寫出自我所扮演的角色對整個空間的理解和空間環境的格局設想。B組同學逐一構思創意,繪制草圖(時間為90分鐘),讓B組同學以設計師的角色解答A組同學的“預先構想”,A組同學再為B組相應的同學評分。(4)構建評估體系——明晰好的標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評判方案的整個過程,依此構建評估體系的主要方向,試圖調動和激發每個同學們開動腦筋,人人發言,發表對方案的個人見解。令學生分組,抽簽一個組長。按符號拓展、創新角度、技法表現、人性化程度、切入主題程度等不同方面展開評分。用卡片寫好的每個組員的評分和評語觀點,最后匯總給組長,點評最優方案設計,再與其他組員的方案類比做方案分析。最后由老師參與其中按小組完成情況綜合評分。
4結語
“頭腦風暴法”對于設計專業學生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獲取靈感和創意,活化傳播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更多的創意和搭建交互學習的交流平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學生交流的模式中,就此演變成各種親切熱烈的互動交流的方式,而不再是傳統教學方式中單一的提問和解答。在此過程中,將充分激發每個學生“敢想敢做”勇于創新的思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效。
當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是獨具特色的一代群體,改革的關鍵問題是企業、社會、個人對設計專業教育素質的認同,從而使得高校學生在減少融入社會的“緩沖時間”,改變中國設計市場從“設計勞工”輸出轉為設計創意輸出的窘境,提高設計的含金量,為國內設計專業市場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人力基礎。“BS”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各個行業和領域根據不同的專業發展所衍生出的“BS”方法也愈來愈多,在改良設計藝術環藝專業教學中的某些頑固問題具有較好的收效,且有一定推廣和實踐的意義。參考文獻:
[1] 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中興出版社,2009.
[2] 李雪霞.“頭腦風暴法”在設計實踐課中的實施過程及其優化[J].河北:科技信息,20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