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在紅
【關鍵詞】體育教學?搖以學誘思?搖以思促練
【中圖分類號】G?搖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125-01
不少人認為,體育課是最好上的課,體育教學就是帶學生到操場上做做游戲,教師和學生沒有作業難的煩惱,沒有考試的壓力。其實不然,體育教學具有直觀性和實踐性,教師要能根據學生已有的感知經驗,啟發學生建立運動細胞、運動神經,通過反復的練習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動作技能。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既增強體質,又能使各方面得到鍛煉和提升呢?
一、“以學誘思”,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
(一)精講要領,避免學生聽覺疲勞
在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是示范多,講解少;也有一部分教師幾乎是“滿堂灌”,講得特別多,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在體育課堂中,“講”是必不可少的,但怎樣講才能既不使學生厭煩,又能讓學生很快記住教師所講呢?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詳略得當,切不可泛泛而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所要學習的動作要領、學生比較容易犯錯的部分,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效的講解,進行有針對性地精講。比如,在教學“三級跳遠”時,筆者結合三級跳遠的特點,以及學生容易犯三跳節奏混亂、踩不到板或容易踩線犯規的錯誤,對三級跳遠的動作要點進行了歸納。在教學時,筆者沒有反復示范,也沒有啰嗦地講解,而是將動作分解,并配以相應動作的順口溜:“一跳單足跳,騰空勿過早;二跳跨步跳,揮臂擺腿要協調;三跳為跳躍,收腹展髖落地牢。”學生對順口溜喜愛有加,在念順口溜的過程中就能提醒自己注意各個環節的動作要領,無需教師反復講解。這樣就能讓教師從繁瑣的講解中解脫出來。
(二)情境中啟思,避免學生學習乏味
體育課堂上如果只是讓學生操練各種動作,或是直接告訴學生動作要領,往往會使學生失去運動的興趣。情境教學往往能夠激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情境設計與之相關的問題誘發學生思考,引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例如在學習“跳躍”時,筆者將全班同學分為“青蛙”組、“蛤蟆”組、“小狗”組,并要求他們模仿這些動物做跳躍的動作。在學生試跳之后,筆者提出:“哪種動物跳的遠?你在扮演小動物的過程中是如何跳躍的?跳躍的方法是什么?”學生圍繞教師的問題變學為思,教師變教為導,既在學生喜歡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讓學生處于興奮的學習狀態之中。
二、“以思促練”,讓學生成為體育學習的主人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避免讓學生機械、重復地跟著教師模仿動作,而是要善于利用有效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基本動作的欲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身體機能特點,及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設計具有感染力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對所學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有進一步的理解,讓他們從“不知”到“已知”,從不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通過多層次誘思,讓學生發現和解決體育問題,從而產生練習的欲望,達到體育教學的最佳狀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時,筆者一改以往的先講后練的教學方式,而是在地面上安放了一些小木塊,然后提問:我們該如何跳過這些小木塊呢?話音剛落,學生已經開始了立定跳遠。緊接著筆者又提出:怎樣才能跳得更遠呢?學生議論開了,結合先前的試跳,有學生發現要先端下身子,使勁往前跳;也有學生發現兩腳要分開,和肩膀差不多寬,才能跳得比較遠;還有學生認為,起跳前要兩臂前后擺動幾次……在教師的問題中,學生得以思考,在思考中練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跳遠的技巧。
總之,作為體育教師,我們要巧妙地使用教學方法讓體育課堂充滿靈氣,讓學生能愛上體育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