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蘭
〔關鍵詞〕 自主;課堂;創新;意識;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6—0057—01
自主創新性教學是由自主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相融合的整體性教學。自主性學習是由個體評斷自己的學習需要,形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尋求學習的人力和物質資源,選擇適當的學習策略和評鑒學習結構的過程。自主學習的最關鍵問題不在于是不是不需要指導,而是如何使學習者樂于接受指導,最終轉化為學習者的自我指導。
一、 激發主體自主創新意識的策略
要使課堂教學高度自主,充滿創新,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因而激發自主創新意識絕不是只針對學生。激發自主創新意識的落腳點在于使教學主體具有預期的心理趨向,使教學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一般地說,明確具體的目標、生動感人的情境、愉快精彩的活動等都能達到這一目的。聯系課堂教學的實際,筆者認為指導定向是最基本的策略。所謂指導定向即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指導學生確定適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進而使學生學會自己建構學習目標;設置課堂教學情境,指導學生明確情境中所蘊涵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用鼓舞人心的話語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強化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趨向。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我激勵,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象。指導定向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劃分為“學生定向,教師定標”、“教師定向,學生定標”、“自我定向,自我定標”三個層次。這里,將定向和定標區別開來了,定向只是確定學習方向的問題,一般比較抽象,也比較簡單,而定標即確定學習目標,比較具體但也較為困難,這三個層次實際上要求教師從“演員”轉化為“導演”,要求學生則由“觀眾”變成“演員”,由此也就反映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相互影響的效用。要注意的是,“指導定向”的“定向”蘊涵了“定標”的內涵。
二、 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的策略
在主體性教學活動中,主體認識和主體活動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即認識需要活動,活動也離不開認識。這一點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更是如此,對它們來說最好的認識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到的認識,純粹的從認識發展到認識是與他們的認識特點不相符合的,因此,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將活動教學和知識教學結合起來,甚至要將知識教學融入到活動教學中去。要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首先使學生打破已有學習中的框框套套,突破思維定勢;教給學生較多的思考方法,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武器,以獨立地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即使其能從多角度、多途徑、多方面去探索,并合理評價自己的解決策略,最優化地解決問題;善于將各種思維方法、解題經驗、思維結果整合進來,并將其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以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而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問題解決教學”來包容,因此,“問題解決教學”是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的基本策略。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方法”、“探究”、“整合”是其中的關鍵要素,因此,可以將問題解決教學這一策略具體化為“誘思擇法”、“獨立探究”、“整合優化”。
三、促進自主創新評價的策略
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教學主體預先設定的目標需要評價活動來判定。一般的教學多強調以一個統一的尺度由他人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有它的合理性,因為教學的目的是教學中的“常量”,如果沒有這樣的評價教學活動將是失范的,但這種評價只能是教學的終結性評價,它是具有失敗威脅性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則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則應使學生獲得對學習的成功體驗,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應著眼于學習動力的維護和強化上,也就是說要將其視為發展性評價,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必須對其加以變革,進行自主創新。“自主評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策略,所謂“自主評價”是以“自我發展”為主旨的評價,它要求評價者要有主體意識,它是根據自己預先設定的目標、自己以往的狀況、自己選定的比較對象進行多角度的評價。這是一種以發現自己的優勢,獲得成功體驗,發展積極的自我意象為主的評價。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