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才
〔關鍵詞〕 小組合作;引導;交流;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58—01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符合時代進步和發(fā)展的學習形式,它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合作探究學習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需要,把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或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討論,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同學間的討論,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一、合理組建小組,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前提
組建一個學習小組要根據(jù)小組內成員的個性、心理、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保證每組都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使合作學習小組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這樣的調配,既有利于優(yōu)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學困生的“達標”學習,同時對優(yōu)等生又是一個能力的鍛煉,使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氣氛。指定或推選一名組長組織和實施,并以此來形成合作學習小組的核心。每個小組的組建猶如班級的縮影,而組間總體水平基本一致,這就是所謂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樣編排可以利用組內成員的差異性、互補性促進學生互相合作,又可以利用組間水平的大體平衡展開公平競爭。
二、教師參與引導,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關鍵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新的課程理念提到: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協(xié)調者,教師應當積極地加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一個成員,融入各小組傾聽,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導者,適時點撥、引導和幫助,以利于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或存在的問題,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組織學生交流,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重點
針對課堂教學實際,依據(jù)知識生成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與認知水平,巧妙地安排合作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的不同階段有所參與,從而體會參與的樂趣,分享成功,這是合作學習方式所要達到的目的。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水平,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不同的任務,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在合作學習之前,先留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對自己想研究的問題進行獨立的思維加工,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與學困生說些悄悄話,啟發(fā)他們進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學習時茫然無措。有了獨立的思維過程,合作學習中學習目標才能有明確的指向性,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引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爭辯、共鳴。此時,可以由組長安排,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先闡述較為簡單的觀點,再由成績好的學生予以肯定并加以補充,這樣才能激發(fā)起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讓每一個學生發(fā)揮各自的特長,互相幫助和啟發(fā),從而激起思維的碰撞,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時,教師要肯定全組學員尤其是學困生的成績,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對成功的渴望會激發(fā)他進一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其沉睡的潛能。
四、評價激勵結合,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途徑
評價作為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具有調節(jié)、激勵的作用。評價可以分為學習小組內部的評價和對學習小組進行的整體評價。學習小組內部評價可以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使學生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認識,實現(xiàn)自主管理。對學習小組進行整體評價,可由教師根據(jù)小組內成員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小組所有成員的總得分即是該小組的總成績。最后評出優(yōu)勝小組,予以加分或獎勵。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激勵,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不僅使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而且能通過這種體驗激勵其對知識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樹立成功意識。
總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弊端的一種改變,它是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總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學生平等交往為方式的一種開放性的學習形式,它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當成主人,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最佳時機,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實質。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