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
〔關鍵詞〕 數學教學;因材施教;作業;層次
化;多樣化;多能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61—01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心理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分類教學。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飽”,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一、 課堂教學需層次化
課堂教學過程應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圍繞彈性化的教學目標分層次施教。教師可以從兩方面開展:一方面要盡可能增加學生的獨立活動,即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想、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堅持讓學生自己能學懂的一定自己學、自己能思考回答的問題一定自己思考回答,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體現學生獲取知識的自主性,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快者快學、慢者慢學,因人施教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強化對學生獨立活動的主導作用,要做到整體把握、分層推進,要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置于教師的引導、指導之下,要讓全體學生充分參與。由于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必然會出現各類學生參與程度、學習收效不同的現象。因此,在學生獨立活動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情況及所遇的疑難問題,并依此因勢利導、分層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是面向全體學生,以中等生為主體,兼顧優等生和后進生。對于后進生,教師在課堂上要予以特別關心,鼓勵他們主動求問。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必要的提示和相關知識的鋪墊;在練習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過程的反饋情況,針對后進生學習有困難或迷惑之處,及時進行查漏補缺。教師要把一般課外抓后進生補救的方式,變為課上幫助后進生學習的方式,通過啟發誘導、鼓勵討論等方法,把教學內容內化為后進生實際的解題本領。相應地對于優等生,教學指導的重點應放在使他們“充分發展”的基點上。優等生基礎扎實、思維能力強、學習主動性高,教師可針對數學中思維能力要求高的教學難點,提出一些較為復雜的綜合性問題,讓他們去思考解決。當然,在加大思維訓練力度的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予適當點撥。此外,教師還可注意設計一些高難度的問題供優等生選做,讓那些學習還有余力的優等生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做法也可以解決在課堂教學時優等生學習能力強而“吃不飽”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有一點,教師還可運用優勢激勵原則,讓優等生做“小先生”,輔導后進生學習,這樣做還能讓優等生體會“小先生”的樂趣,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向上。
二、 作業布置需多樣化
課后布置作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普通教學實踐中,教師都會根據中等學生的水平,給全體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能夠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則顯得過于簡單,相反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則顯得有些困難,當然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為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教師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多樣化、不同類型的課后作業。例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布置簡單、應用所學知識即可解決的基礎型題目;而對于學習中等的學生,教師可布置一些較復雜的練習型作業;對于學有余力的優秀學生,教師則要布置綜合應用型的拓展題或創造型習題等。
三、 練習與測驗命題需多能化
練習與測驗是對教與學兩方面進行評價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獲取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把握各類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據此來調節教師的教、改善學生的學。練習與測驗具有多重功能,如達標檢測功能、矯正強化功能、層次反饋功能等。這就要求命題結構需層次化、多能化,如教師在練習與測驗中可設置必做題、選做題、拔尖題,在保證基礎要求的同時,可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在教學測驗中,這種分層次命題、多能化的測試,對后進生不至于太難,減少了他們的學習挫敗感,保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對于優等生,解答有較大難度的問題,能激發他們進一步挑戰自己和他人競爭的心理,能更好地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顯然,這樣的練習與測驗,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全體學生更好地發展。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