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林
摘 要:在課堂上,不但能使學生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潛力,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為此,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教師講解的習慣
在改進教學模式后,學生也敢于發表自身的觀點,盡管這有利于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可是卻難以使學生認真地傾聽教師的講解與分析。在教師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的時候,只要學生有所開竅就會自言自語,倘若教師制止學生,那么就可能激起學生的不滿,這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搞懂教師所講解的一些難點和重點內容。為此,教師要想使學生認真地聽講完整的內容,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啟發學生積極、認真地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其他同學的觀點,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學生切實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激發學生的思維
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
小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往往會由于思維定式而出錯。比如,80÷(40+20)=(80÷40)+(80÷20)=2+4=6,對這個錯題進行分析,這道題目出錯的原因是搞錯了計算的先后順序,正確的解法是:
應當首先計算出40+20,再計算出80÷60。錯誤的解題方式是受到了乘法分配律思維定式的負面影響,計算的過程是比較單調和乏味的,并且有著一定的規律,因為學生日常的練習比較多,學生的自信也比較高,在進行計算的時候常常拿筆就寫,卻不看好題目。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務必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進而使學生正確地計算。
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是非常關鍵的,
教師應當激勵學生在學習完一項內容后,自身進行獨立的思考。即使是在做題的時候,碰到自己不好解決的問題,也應當盡可能地去獨立思考與解決。教師應當使學生明確自己獨立解答出來的問題,即使不正確,也是值得贊賞和肯定的。倘若不獨立地思考,抄襲別人的勞動成果,即使做得再準確也是可恥的,進而讓學生意識到獨立思考與完成作業的價值,最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完成作業的習慣。
綜上所述,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在學生長時間的學習中慢慢形成的。為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在講解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實現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朱雅晶.淺析如何培養良好的小學數學學習習慣[J].小學教學參考,2011(24).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分水鎮終南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