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金
摘 要:在新課改的形勢下,面對當下史上最強的減負令,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的?應該怎樣去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高效課堂;以行為基;以精為本;以趣為引;以疑為核;以新為魂
接水啟示:參加廈門市骨干教師培訓的一個早上,我趕著去聽課,急拿水杯去接水。不一會兒水已溢出杯子,我急忙關掉開關,卻發現杯里只有半杯水。常言道: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面對如今科學技術發達,信息大的社會環境,學生所要擁有的已遠多于一滴水,教師怎么樣才能為學生答疑解惑,如何授之以漁?無論水有多少,我們怎樣才能做到細水長流呢?如何構建數學的高效課堂,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我反思,學習,研究,再反思,再學習,再研
究……現在談談我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習慣為基石
習慣,顧名思義是指由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條件反射。習慣決定態度,態度決定高度。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身受益;反之,從小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讓不良習慣發展形成惡習,將貽誤終身。養成規范的學習習慣是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重要保障。我是這么做的,在開學初強化班規,嚴格執行,做到先緊后松,加大力度,讓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學習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課總是要求張口回答,回答錯誤不責備,并對他們的表現給予鼓勵和表揚。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首先帶頭傾聽,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情。在孩子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孩子們足夠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從不準許打斷。實踐證明,數學課堂沒有把握好,課后得花成倍的時間來補救,而且往往事倍功半。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最基本的是讓每個學生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以精要為立本
精要即精練扼要。在數學課堂上是指教學內容優化即把握教材重、難點,教學目標要可行,明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深入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掌握知識系統,能清楚地知道某個數學知識點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教得恰到好處。學生的接受能力不是處在一個無限值內,而是處在一個有限值內。如果對學生進行知識傳輸不注意知識點的地位,不能把握知識的重、難點,則會導致知識的接受效率偏下,一堂課下來,事倍功半,同時也使知識的價值得不到體現。再者,在短短的40分鐘內學生當然很難達到“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把握主旨,準確性高,使教學目標貼近學生實際,保障學生學有所獲。在進入課堂之前,教師必須讀懂教材,讀透教材,進而有明確的目標,有實現的可能(良方、良策),最終達到最佳的效果(高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1)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所確定的目標,能體現課標的要求;(2)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時候方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3)從學生實際出發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找出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
三、以興趣為引領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制約,動機興趣當然就會影響學習活動。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能力、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
如何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他們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導入環節,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覺地進入新知的探索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激趣的方式有很多,如創設情境導入、談話引入、游戲激趣導入等等。但導入不能只停留在激趣這一點上,要不僅僅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讓
他們產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心理暗示肯定他們一定有能力可以學好知識),還要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通過提出問題,激起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領著問題進入課堂,去尋找答案。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的引導,讓學生從趣中學,學中樂,做到“課伊始,趣即生;課進行,趣愈濃”,從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以思疑為核心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來源于質疑。中國傳統教育把愛問問題的學生教育成沒有問題的學生:小學生問題很多,中學生問題不多,大學生沒問題。而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反駁,敢于否定別人的理論。讓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樹立課堂小主人意識,多提問,多思考。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積極思考、深究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大體可分三方面:1.激疑。(1)鼓勵學生發現問題;(2)在學生不易產生疑問處設疑,啟發學生動腦筋;(3)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發學生思考。2.辨疑、析疑。(1)調動學生“倉庫”里的知識;(2)靈活地運用各種比較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3.重點突破。(1)在難易適度上做文章;(2)變換訓練的方式;(3)注意加溫。
五、以創新為靈魂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關系著數學的教學質量,而且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素質。如何在教給學生基本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開辟解題的新思維,是數學課堂高效關鍵所在。如,當學生發問、質疑時,即使學生的思路與教學內容相差很遠或提不到要害之處,教師也要鼓勵,并給予點撥和引導,從而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抓住“創新”這個魂,具體從以下三方面做起:(1)重視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意識;(2)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創新能力;(3)引導合理想象,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董風梅.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J].學周刊,2011(15).
[2]馬忠朋.論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0).
[3]董瑛.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05).
[4]楊惠.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5]楊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吉林教育,2010(28).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新源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