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禎緣
摘 要:音樂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小學音樂新課程基本理念,重塑音樂課堂結構,使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能力;個性發展;學科結合;學習興趣;多元文化;評價
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作為人類最古老、最普遍和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實際的音樂教學卻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一些學校、教師的不重視讓學生沒有接觸音樂的機會;又或者是我們的音樂課堂只注重對學生“唱”的教授,幾乎每節課都是讓學生跟著唱,只要學會唱了就可以了,這就是以往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然而,這樣的教學并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價值。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展現音樂教學的魅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借助音樂鑒賞,提高審美能力
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形成,不僅可以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而且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鑒賞能力太差,對事物認識程度也不高,對其進行鑒賞教育就是浪費時間。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正因為小學生沒有任何思想、觀念上的束縛,他們才能欣賞出成年人所欣賞不到的美。因此,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充分發揮鑒賞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鑒賞《嘀哩嘀哩》時,這是一首學生非常喜歡的歌曲,輕松活潑的旋律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活潑。所以,在學生學唱之后,我引導學生對這首歌進行了鑒賞。為了讓學生更有目的性,我引導學生從歌詞、旋律等方面對這首歌進行鑒賞,說一說自己在學習完之后的感受。有學生說:“歌詞很優美,好像將各處的春景都展示給了我們”;有學生說:“旋律很輕松,唱完之后感覺很愉快”;還有學生說:“歌詞展示的春天的景色很美”……雖然學生的在鑒賞的過程中不能用較為準確的辭藻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但是,從學生的表述中我能感受到這首歌帶給學生的愉快心情和美感,從而使學生在鑒賞中感受春天的美,感受自然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鼓勵歌畫結合,注重個性發展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而歌配畫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個性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的歌配畫就是將音樂和美術結合在一起,打破傳統狹窄的單調知識技能教學,而且,對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時,由于這首歌詞描述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情景,所以,為了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采取了歌配畫的教學形式。首先,我引導學生聆聽這首歌曲,讓學生在歌曲的引導下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幅畫,可以是通過其中的一句歌詞產生的畫面,也可以是想象出來的畫面,之后,讓學生在音樂的襯托下去畫出一幅圖畫。令我出乎意外的學生在歌詞中抽離除了各種繪畫的素材,如,小船、白塔、太陽、魚兒、湖水等,之后,一幅幅帶有兒童氣息、富有個性的畫展現在我的面前,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中蘊含的價值,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繪畫能力,當然,也對學生個性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擴展學習范圍,提倡學科結合
所謂學科之間的結合就是將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我們綜合應用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建構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掌握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也能輕松地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音樂和其他學科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學《雨中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雨的內涵,也為了讓學生感受一個多彩的雨的世界,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語文教學中的《春雨的色彩》讓學生通過閱讀去感悟春雨的美如畫。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去感悟語文教學中春雨所帶來的五彩世界,而且,語文中形象的語言描寫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雨”中蘊含著孩子純真的友誼,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創建表演平臺,調動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強,表演欲旺,不喜歡單一呆板的課堂,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搭建表演平臺,使學生在表演中找到學習的欲望,找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粉刷匠》時,這首歌曲輕松風趣,語言活潑而幽默,生動地描繪了“小粉刷匠”愉快勞動的情景。所以,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跟著歌詞:“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哎喲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將歌詞所表現的情景表演出來,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音樂的樂趣,進而使學生的表演能力和音樂學習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培養。
五、借多媒體技術,理解多元文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受到年齡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地對民族音樂做出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進而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多元文化。
例如,在教學《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我們美麗的祖國,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蒙古一望無垠的草原、蔚藍的天空、藍色的海洋、長城、故宮、圓明園、長江、黃河等,一幅幅直觀的圖片展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美,而且,對學生理解文化的多元化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價值,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六、完善評價體系,重拾學習信心
評價是一堂課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讓音樂課堂在教師多樣化的評價中富有活力,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使學生在教師肯定性的鼓勵中重拾學習信心,進而促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走進音樂學習當中。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評價模式,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進而促進學生獲得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總之,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的價值,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唱,還要促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而綜合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福友.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初探.音樂時空,2011(11).
[2]陳文華.如何構建小學音樂優質高效課堂.考試周刊,2012(48).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小學愛德校區)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