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亮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作為物理老師應抓住這次機遇,積極嘗試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為此,在此提出嘗試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老師應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嘗試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實現物理教學的目標。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
人類是在不斷探索求知中進步的,生活的壓力和對未知的新奇激勵著我們不斷創新務實,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進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設置懸疑,創設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潛能。例如,學習“壓強”這一課前,我首先會提出問題,如坐在沙發上為什么比坐在硬板凳上舒服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去思考,激發探究的興趣,最后再通過實驗探究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會事半功倍。
二、結合學生實際,采用類比法教學
由于受生活閱歷和社會實踐的影響,初中生在認識與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體驗,語言要盡量生動形象,比喻要通俗易懂,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感悟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內涵。以《導體和電阻》的學習為例,從公式中我們了解到,電阻跟電壓和電流分別成正比和反比關系。我們可以拿水渠長度、截面大小、表面性質跟水流的關系來類比講解這個問題。為了說明事物的性質決定其屬性這一道理,我們可以作如下比喻:量筒的形狀大小決定了它的容積,放入水的多少對它的容積沒有任何影響,但我們可以通過計算裝入量筒水的體積算出它的容積。相同道理,電阻的大小是由導體的材料、截面大小、長度所決定的,對導體施加電壓,測出電流后就能計算出電阻的大小,這種類比講解的方式,會很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三、提倡合作學習,培養自主參與意識
為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增進師生、生生交流互動,教師要提倡合作學習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一起實踐、一起動手、一起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建立一種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總之,作為物理老師,我們要當好學生的引導者,讓學生在精彩的物理教學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展。
參考文獻:
于吉海.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中學生數理化,2008(03).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