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海燕
摘 要 現代生活過程中,人類的室外運動大大減少,室內占據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在追求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人類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精神愈來愈緊張,過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為引起了人類生理、心理等許多方面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 學校體育;終身體育;體育發展
為什么我國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們越來越不健康了?我認為這與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有關。人們為什么不愿參加體育鍛煉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體育興趣,沒有喜歡的體育項目,人們沒有把學校體育延伸為終身體育,這是國家體育教育的失敗。形成這種局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1)國家、家庭、學校對體育認識不夠;(2)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沒有培養起學生足夠的體育興趣;(3)體育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改革。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改革體育教育應該是一種政府行為。改革體育教育應從體育場地器材、師資培訓、考試制度、授課方式、體育教學內容、體育考試方法和體育工作者待遇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改革。隨著黨和政府對體育事業的不斷重視,學校體育一定會向終身體育方向發展,使人類的身體更加健康。
現代生活過程中,人類的室外運動大大減少,室內占據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在追求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人類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精神愈來愈緊張,過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為引起了人類生理、心理等許多方面的不良反應。為什么我國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們越來越不健康?我認為這與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有關。人們為什么不愿參加體育鍛煉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的體育興趣,沒有喜歡的體育項目,人們沒有把學校體育延伸為終身體育,這是國家體育教育的失敗。要想把學校體育延伸為終身體育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加強國家、家庭學校對體育的認識
《尚書》中對人“福”與“禍”提出了幾條標準,人有“五?!奔础耙辉粔?,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人有“六極”即“一曰兇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遍L壽與健康已經成了商、周時期人們評判幸福的重要標準。漢末名醫華佗認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臂猶戶樞不朽是也”。被毛澤東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钡慕逃也淘嗾J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前人還知道通過體育鍛煉來達到健康的目的,把健康看的最為重要,而高度發展的現代人只知道追求物質享受,往往忽略了體育鍛煉。根據科學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具有重要意義:
1.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培養健壯的體格,促進智力的良好發展 良好的體質是智力開發的物質基礎,體育鍛煉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增加腦的重量和大腦厚度,增加腦神經細胞樹突,為智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基礎,體育鍛煉使腦獲得營養和氧氣,提高腦細胞反應速度,提高大腦對疲勞的耐受力,經常運動有助于掌握各科技能、技巧。
2.體育鍛煉具有教養教育功能
體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德育作用,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和遵紀守法默契協作等優良品質和作風。
3.體育教育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
體育教育有助于協調人際關系,促進人類社會化的進程。交往使人獲得相互感知相互通融,發展與協調人際關系,體育活動為人提供了交往的機會。
二、樹立新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
我們所要樹立的教學觀是既將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又要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因為教育目的、內容以及教育的方法等都是為了作用于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期望的人。如果沒有學生這個教育對象,那么教育目的等都將失去意義,教育成果也就無法體現出來。
三、改革體育教育一系列問題
1.體育教育是政府行為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政府應該加大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投入,真對不同人群加大公共場所體育設施建設,對不同人群要有不同的場地器材標準。比如要有適合兒童,小學生,中學生打的乒乓球臺等。
2.加大體育教師師資培訓
隨著體育規則的改動,新技術的使用,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刻不容緩。
3.改革考試制度和學校體育教育內容
體育課是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課程,而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著巨大差異。體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體育考試應讓學生從體育項目中選擇進行考試。學校體育內容應吸取更多的群眾體育項目。
4.改革體育教師任課制度和體育教師待遇
傳統的體育教師給固定班級上課,這樣不利于教師優勢項目的發揮。體育教師應加強合作上課,打破固定班級上課制度,學校根據條件安排教師穿插上課,采用教師分項目上課制度。對于一個45人以上的班級一個教師上課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的,多個教師分項目上課大大地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另外要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
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后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現階段“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從而提高對體育的關心、意欲、態度和興趣,擁有健康的體魄。
參考文獻:
[1]沈硯田.大學體育[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8).
[2]林詩娟.論終身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