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才
摘 要: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了解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被動的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通過的學習。教師要樹立教材是教學資源的觀念,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和參考,所以新課改要求教學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關鍵詞:歷史教學;學習興趣;教材
作為初中教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歷史教學一直是備受教師重視的內容,特別是新課改之后,怎樣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這個課題是歷史教師長期確定的課題之一。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歷史教學的思考歸納成幾點體會談一談。
一、要使教學具有趣味性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心理特點,并且對于學習活動而言,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被動的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通過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將趣味性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催化劑,促進教學效果的快速提高。怎樣才能使歷史課堂充滿趣味呢?首先是教師的語言要幽默睿智,幽默是潤滑劑,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而師生之間的感情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保證,親其師信其道。尤其是初中生,他們帶著情緒學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因為喜歡一個教師而喜歡這個教師的授課。所以要提高歷史教學效果首先要提高師生之間的感情,利用教學語言實現和學生有效溝通的目標。教師語言表達的水準決定了教學效果的一半。因此,教師要將語言的藝術作為一門基本功來對待,使自己的語言幽默睿智利于被學生接受,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二、靈活應用教材
我們知道教材是教學的藍本,是教學的依據,正確使用教材,提高教學效果是很多教師都在做的事情。教材只是教學的指導,教材具有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精華性、權威性和學術性,確實是教學離不開的文本,但是作為教師更要樹立教材是教學資源的觀念,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和參考,所以新課改要求教學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延伸教材內容,真正體現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的理念。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是教師教學水平和對課程標準把握水平的體現。因此正確和靈活使用教材也是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歷史教材的文本內容有限,而歷史知識無限,教師可利用網絡、文本資料等作為學習歷史的外延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教材資源,擴大學生的視野。
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新課改提出了關注學生能力發展的主張,提倡轉換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樹立大教育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摒棄以往傳統教學的師道尊嚴和教師一言堂,樹立學生是課堂主人的觀念,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材、教師和學生三者,學生是中心,學生的學是主要矛盾,一切圍繞怎樣學、怎樣才能學好這個中心進行。以往的教學以怎樣教為研究重點,新課改以怎樣學為重點。學生如何學、如何學得好,這是目前歷史教學的研究目標。比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按照教師給的導學案,自己搜集知識,搜集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涉獵面要擴大很多,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做好歷史教學的途徑有很多,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制訂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更好的教學模式,適當拓展教材,讓學生自己挖掘課程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形成終身歷史學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2]魯紅,徐金蘭.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課堂教學的質量[J].現代交際,2013(12).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松坪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