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鳳
摘 要: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以及形成演化的特征、結構等與人地關系的學科,復雜性和難度性都比較高,尤其是高中地理,學習模塊比較多,但是課時較少,這無疑為高中地理教學增加了難度。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歷,對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詳細探討,希望能給教學同仁在高中地理教學問題上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主體地位;多媒體;理論聯系實際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高效課堂”教學目標已經成為廣大地理教師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但是,什么才是高效課堂,我們又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保證高效課堂的實現呢?下面,我先對高效課堂的定義進行簡單的總結。所謂高校課堂,具體指的是教師在遵循教學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投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使課堂的教學效益達到最高。它區別于傳統的教學課堂,更注重的是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對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展開詳細的闡述。
一、轉變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而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是主體意識的本質特性,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因此,要做到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因為目前大部分地理教學課堂,教師總是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把自己當作課堂的主體,認為高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總是照搬教材,強行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學生在課堂上喪失了說話的權利,整個課堂都是由教師把持著……長時間下去,學生就對地理學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更別提高效課堂的構建了。因此,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們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多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參與進來的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必修2第四單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中“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的內容時,我們就可以輪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是用哪種方式與在外地的親戚朋友聯系的,去會見外地朋友時,又會選擇什么方式,考慮因素是什么等等,這樣,我們不僅做到了讓學生參與課堂,同時也為我們接下來內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優化地理課堂結構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知識點比較抽象難懂,如果只是靠我們的口頭語言和傳統教學工具,學生根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同時也不能滿足現代教育對高中地理的教學要求,而且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工具粉筆和黑板,也會浪費掉大量寫板書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因此,我們應該引進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多媒體技術,因為它自身的優越性,在各學科的教學課堂上受到了極大的推崇和應用。因為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可以以逼真的動態效果把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從而促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更好地學習。如,在學習選修一第一單元《浩瀚的宇宙》時,如果只是靠課本教材和我們口頭語言的講解,學生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天體系統的層次,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有關宇宙的片段以及各類天體和天體系統的介紹,這樣,學生就能對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有了大致了解,在具體學習時,學生也能做到入情入境了,而且會投入比以往更大的學習熱情,這就為我們高效課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條件。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產、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穿插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意識到地理是無處不在的,地理就在我們身邊,而且《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尤其是那些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學生親自經歷過的,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也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學習選修五第二單元《從主要災種了解自然災害》的內容時,我們可以聯系到汶川地震和浙江余姚發生的臺風災害等,從這些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認識到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從而使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高中地理的學習當中,以保證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實現。
總之,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的素質教育理念,也為我國高中數學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同時也給一直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的地理教育者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實踐,以制訂出真正適合學生,并且能夠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模式,使高中地理的有效性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
參考文獻:
[1]王金戰,高秀洲.地理是怎樣學好的(高中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2]江曄.地理教學案例分析.學林出版社,2011.
[3]林成策,程菊.走進高中地理教學現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云南省開遠市高級職業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