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摘 要:初中數學新課標中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新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應該具有改革意識,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投身到課程教學實踐中。結合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在結合課改信息的基礎上,研究了在數學新課標指導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的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課程改革;實踐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社會對知識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教育質量是實現“科教興國”的重要途徑。我國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基礎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師作為課程改革實施的主體,更應該適應新形勢下對人才的要求,樹立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加入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作者通過研讀數學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結合課程改革方面的信息,在數學新課標的指導下進行了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探討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一定的幫助。現將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方法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感覺數學枯燥、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積極性。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注重聯系實際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進而更好地學習數學。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數學教學,數學學習也失去了應有的魅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來教學,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已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理解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而主動去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根據教材上的案例教學外,還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習題中會碰到購物打折問題,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這些數學素材,然后引導他們分析打折后的消費者是否可以省錢,可以省多少錢?讓學生在這樣的數學情境中感受數學的作用,進而產生學習興趣。課后可以布置一些小練習,讓學生統計自己家電話費的繳費情況等,訓練學生的統計能力,這樣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了,也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注重對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國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交流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數學交流有助于學生聯系抽象的數學符號和直覺的數學概念,全面理解事物,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從數學語言學習、開展課堂討論和數學交流訓練,以及創造數學交流機會等方面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例如,在數學課堂上碰到一些證明題,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多種證明方法,尋找一題多解,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問和進行反駁,并讓學生通過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方式,把自己對解題的理解和心得表述出來,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問題,也學會了分享數學經驗和相互合作。
三、結合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初中數學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主動進行觀察、實驗、驗證和交流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學會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進而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例如,在數學中涉及圓周角定理的證明時,可以先展示幾個與圓有關的幾何圖形導入課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概念畫一個圓,并連接圓上的任意四個點得到相應角,找出有多少個圓周角,看誰連的多、連的快,最后講解圓周角的證明方法,和學生討論圓周角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動手實踐,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和推理論證的能力,也能幫助他們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增進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例如,可以介紹學生閱讀一些數學小故事,寫下自己的讀后體會,在課堂上交流學習感受,以激勵學生端正學習的態度,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多進行總結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以適應新課改的需求。同時也要加強與同事的經驗交流,不斷學習探索,數學教學中需要聯系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對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素質,更好地完成數學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海榮,朱德全.數學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0.
[2]王尚志,孔啟平.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J].數學教育學報,2010.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江鈴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