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滿堂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體現,開展問題式教學勢在必行。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即“問題立教、問題導學”。問題式教學主要包括“問題切入、問題啟發、問題探究、問題拓展、問題答疑、問題反饋”六個環節。通過問題式教學的開展,構建學生主體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諧高效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問題立教;問題導學;學生主體;和諧;高效
目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滿堂灌,學生圍著教師轉”的現象。學生缺乏自主的學習時間和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間。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主體性逐漸喪失,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由于課堂教學缺乏引導,課堂的有效互動少,學生問題意識較弱,課堂效率相對較低。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開展問題式教學勢在必行。
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即“問題立教、問題導學”。“問題立教”即依據學生學情,確立教學目的,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問題導學”指課堂教學要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教學過程各環節問題的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學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恰當的問題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引導課堂方向,開啟學生心靈,誘發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智能,調節學生思維節奏,與學生做情感的雙向交流。
一、問題式教學主要包括“問題切入、問題啟發、問題探究、問題拓展、問題答疑、問題反饋”六個環節
1.問題切入
抓住教學關鍵的難點、疑點問題,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設計問題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高中物理課常用形式有:
復習引入,問題的設計應“推陳出新”。復習問題的設計絕不能面面俱到,要緊扣知識的生長點和切入點,選擇那些學生已生疏、需要進一步激活的舊知識。
實驗引入,問題的設計要力求“新奇、有趣”。在物理教學當中,恰當的實驗引入環節能促使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
情境引入,問題的設計應富有啟發性。通過情境引入新課,生動、直觀,富有啟發性,能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聯系實際問題導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可以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到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的作用。
2.問題啟發
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問題啟發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核心是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教師灌輸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索。通過問題啟發不斷刺激學生求知的渴望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物理課常用形式有:
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增設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或通過出乎意料的實驗現象創設問題情境,能自然地激起學生對新課題的興趣。
通過學生的錯誤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先暴露自己的錯誤,然后以錯誤為問題創設情境,開展有效的探究。
通過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來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設置問題情境,教師及學生之間可以利用網絡相互交流各自所要探究的問題,發現自己在探究過程中的問題。
3.問題探究
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合作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和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探究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問題探究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激疑階段——教師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產生科學的問題。
探究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推理,或指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釋疑階段——讓學生通過所設計選擇的方案,進行逐步探討得出結論。
在實施問題探究時應注意:
創建良好的情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學習的內容特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問題情境的體驗中產生問題意識、發現并提出探究的問題。
提供必要的幫助。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概括、歸納和總結,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教師要把握時機,進行指導,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進行及時的評價。為了保證問題解決的順利進行,還要對學生問題解決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4.問題拓展
設計問題讓學生舉一反三,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擴展知識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拓展包括:
物理知識的外延。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物理知識的同時,適當穿插一些物理學史、物理學家歷史趣聞的介紹,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積極性。
物理知識的深化和拓展。自成一體的許多物理知識之間有著橫向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可以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課堂教學拓展的內容必須與課堂教學目標形成一個整體,課堂的內容與拓展的內容有相關性和類比性。教師在拓展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教學方向,拓展合理,有激發和啟示的作用,避免脫離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
5.問題答疑
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通過答疑,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一堂課結束,學生對教學內容會存在疑問。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暴露問題,積極提出問題。通過答疑,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6.問題反饋
設計問題對當堂內容進行檢測反饋,發現學生產生的新問題,豐富下一步教學的資源,為下一步教學設計提供依據。問題反饋的內容應為本堂課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把課堂上反饋到的學習缺陷及時總結、及時矯正,并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自覺彌補學習缺陷的重要手段。教師還要對檢測后的信息反饋的收集與積累,對檢測中出現的問題及重、難點問題再次進行測試并及時批改,對未達到過關要求的學生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必要的反饋矯正,彌補不足。
二、在開展問題式教學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原則
1.適合原則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分析學情是教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關鍵。認真做好學情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針對性,準確確立教學目的,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問題原則
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問題意識,在理解教材的關鍵之處,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之處設置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其次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適時原則
教師準確地把握好教學時機,在思維的最佳突破口點撥學生,適時而問。教師設計問題的深度難易要適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廣度的大小要恰當,量度的多少要相應,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
4.漸進原則
教師的問題設置還應注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師循其“序”而問,使學生課堂思維活動富有節奏感和邏輯性。
通過問題式教學的開展我們要構建學生主體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諧活力課堂。把課堂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教學過程各環節問題的精心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真正減輕高中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實現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