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世梅
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中,為構建高效課堂,需不斷地創新和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構建。在新課改背景下,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所謂高效課堂,即在有效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傳輸教學方法、知識,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基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優化創新教育教學理念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應當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能力培養,即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對某一化學現象的理解能力,再遇到該問題時,知道如何動手操作,采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學生的實驗現象觀察,還是公式計算,抑或是化學反應實驗操作,都應當形成一種科學的模式,由淺入深地進行思考。比如,在敘述某物體性質時,習慣性地先敘述其外在物理特點,然后才敘述其內在化學特性。對于初中生而言,應重點培養他們的化學序列思維意識和能力,這種思維的養成,對今后的解題尤為明顯。因此,新課標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應當先優化和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這是基礎和保障。
二、課前精心組織設計教學過程
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前教師應當認真做好教學過程中組織設計工作,在吃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當有所創新、循序漸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組織設計過程中,應當確保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激發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從而加深印象。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提問并對其展開討論,通過合理的設計提問內容,來有效激發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而使師生、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對話式自主學習模式。比如,二氧化碳制取教學中,思考問題設置時,可從氧氣實驗室制法著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二氧化碳的生成為切入點;在學生分析出酸、碳酸鹽化學反應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時,在引導學生思考反應速度如何維持等問題。課前的精心組織設計,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加的合理化、更具有目的性,這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客觀要求。
三、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高效教學課堂構建的基本要求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學生的大腦就像一泓平靜之水,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如同投入其中的一粒砂石,瞬間可激起思維的浪花,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其處于最佳思維狀態。比如,在分子不斷運動的教學中,首先應當演示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操作完成后,幾分鐘內燒杯A中的溶液會變紅。此時,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而且精力也比較集中,這是創造教學情境的好時機。問:是何種物質使燒杯A中液體變成紅色的?經討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是蒸餾水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二種認為大燒杯上有某種物質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三種則認為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后進入燒杯A中,從而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此時揭曉答案,然后引導學生去驗證,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化學教學理念和方法都發生了改變,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應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初中化學教學創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裴文鋒.淺談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20).
(作者單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一中)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