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謀欣
摘 要:數學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它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設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觀念;興趣;學法;創新思維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書本的奴隸,也不是書本的“應聲蟲”,而是一群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獨特個體。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選擇,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導他們發現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學習能力。
一、更新教育觀念,創建民主和諧的課堂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片面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師生的關系,也影響了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積極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學生學習數學課的興趣度高低,常常依賴于對教師的情感。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充滿感情的啟發導學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積極豐富的情感,與學生一起共同參與教學過程,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細致地給予點撥、輔導,要尊重、熱愛、關心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回答,使學生樂于上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哪怕是點滴的進步,也應給予及時的鼓勵、肯定與表揚,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進而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尤其對待后進生,教師更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認真分析“差”的原因所在,對癥下藥,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樹立信心,創造各種條件、機會,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什么事情,只要有興趣,不管遇到多大的艱難困苦,學生也會孜孜以求。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來增強教學效果而創設的教學情境。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和探究的動機,而且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利用數學典故、趣味性問題、歷史名題等創設問題情境。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時,教師可在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塊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成兩塊,要把它們裁割成兩塊大小一樣的規格,要不要都將兩塊玻璃都帶去?如果只帶一塊去的話,應帶上哪一塊?為什么?問題提出來后,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較快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技能,更好地體驗了數學內容的生動、有趣并富有現實意義的特點,激發了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三、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精讀課標精神,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過程,深入研究新概念、定理的證明、公式的推導、例題的推演、圖形的構造、習題的解答等,每個細節都要認真研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備課前,應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書本知識掌握的深淺程度、思維快慢程度和動手能力程度,并為學生提供思維訓練的材料。教師要使學生的思維處在一種永不停息、永不滿足的積極向上狀態,就必須認真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對問題的分析要簡潔,對問題的解決最好交給學生自己完成,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播種和收獲的喜悅。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首先,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數學題目千變萬化,學生要想既快速又準確地解題,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善于觀察、善于聯想、善于轉化問題。其次,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主要表現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上,要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要真正變“活”,就要提高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的解題能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對已有數學表達能提出自己的正確看法,能獨立思考、不盲目附和,能嚴密全面地利用已知條件,在關鍵之處能及時迅速地自我反饋,有能力評價解題思路是否正確等。
四、教會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對于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最為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學習方法的指導。新課程理念也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探索能力等實際,構建自主、合作、探索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討論、啟發、游戲、故事、多媒體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邏輯、辯證思考的方法,使學生產生強烈、急切的求知欲望,進而去研究、探討。例如在學習等式基本性質時,學生經常會忽視“除數不能是0”這個條件而產生錯誤,這時,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導、解決:設a=b?圯a2=ab?圯a2-b2?圯(a+b)(a-b)=b(a-b)?圯a+b=b?圯2b=b?圯2=1。這時,學生的認知產生了強烈的沖突,教師再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探討,發現其中的原因,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無意識向有意識過渡。這樣,不僅教會了學生思考的方法,引發了強烈的發現動機,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抓好學習數學的每個環節,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上專心、課后復習,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作業等環節,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啟發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學習,將讀、思、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主動、富有個性發展的主體。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內容等,不斷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使他們真正成才。
參考文獻:
[1]黎長安.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設計[J].中國當代教育科研,
2006(12).
[2]劉麗霞.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教育教學與管理,2008(3).
(福建省廈門市新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