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競
摘 要:生活本身就是大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體驗生活,感悟化學知識。
關鍵詞:化學教學;體驗生活;感悟知識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大課堂,也是教學的源泉,而教學是實現生活目的的特殊方式和主要途徑。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我們教師應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相融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和重要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整個化學課堂才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才能使學生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邊體驗邊感悟化學知識。
一、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化學知識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教師不要太過沉湎于自己的口才,在課堂上少說一點,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成為化學知識的源頭,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化學知識。例如,在教學“水資源的保護”時,我就明確強調:本節課大家自學,帶著疑問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化學知識。我只給學生布置了“調查寧江河的污染情況”和“了解本鎮和全國水資源的情況”的作業(利用周末)。星期一上課時,學生都熱情高漲,積極地投入到小組的交流、討論中。在交流中,有的學生展示了通過家人找來的本地水資源的資料;有的學生拿出筆記本詳細地講解自己親自觀察到的寧江河的各種污染源及污染程度;甚至有位學生用相機拍了很多生活中關于水資源的照片,并制成幻燈片給全班學生看,其中的部分知識,連教師都聽得豎直了耳朵。如果教師能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讓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現某種東西,親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實和現象,那么這種駕馭知識的情感就更加強烈,掌握知識就更加深刻。
二、讓生活走進課堂,使全體學生共同感悟化學知識
教師教學時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讓生活走進課堂,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讓生活經驗在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現全體學生共同感悟知識的化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水的凈化”時,讓學生將家里的礦泉水瓶、石子、紗布、木炭等帶入課室自制凈水器,然后交流、討論,共同體驗過濾和吸附的原理;在教學“生石灰”時,可以利用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的現象,讓學生燒制熟雞蛋,體驗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原理;在教學“熟石灰”時,教學生如何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并將其應用在養花過程中……只要用心挖掘,每一節課的內容總能找到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經驗,讓生活走進課堂,學生就能自己主動獲取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參與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化學知識
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是教學目標之一,如果學生不會將所學的化學知識合理地應用于生活實際,而只會“紙上談兵”,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指出:“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例如,在教學“化學肥料”時,我利用周末帶領化學興趣小組成員一同到郊外的一塊農田邊觀察,發現水稻葉子有點發黃,我便指著水稻問學生:“同學們,水稻葉子為什么有點發黃?”有的學生說:“缺氮肥。”有的學生說:“缺鉀肥。”恰巧那時來了位農民伯伯,我便提議讓學生去問問那位農民伯伯。學生立即圍上去,七嘴八舌地發問,明白之后喜出望外地跑了過來告訴我是缺氮肥,而那位農民伯伯正是來給此塊農田施氮肥的。最后,我讓回家路過此地的一位學生負責匯報兩星期后此塊農田水稻的情況。兩星期后,這位學生非常開心地告訴大家:農田上的水稻長得非常好,那位農民伯伯預計會大豐收。
四、讓學生在生活中實驗,親身體驗、感悟化學知識
目前的化學教師怕在做實驗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總是自己演示實驗。對于演示實驗,學生只看不做,沒有動手的機會;而對于學生實驗,因為農村學校的條件所限,學生也得不到大量動手的機會。這對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也扼殺了學生的興趣以及他們的創造力。但教學應當是開放的,化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化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驗,去親身體驗、感悟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教學“硬水和軟水”時,讓學生在家里自己用肥皂水做鑒定實驗,并體驗硬水的危害,提出解決的措施。在教學“溶液的酸堿性”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測定學校池塘中的水及四周土壤的pH值,了解植物的生長與pH值的關系……
總而言之,讓化學課堂教學走進生活,讓化學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從“分離”回歸到“整合”,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更好地把知識、技能的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學生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夏威.讓化學走近生活,讓生活走進化學.生活教育,2009(10).
[2]金新宇.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36).
[3]孫秀榮.在生物課堂教學融入生活氣息.學生之友,2009(09).
(作者單位 廣東省興寧市寧江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