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薇薇
摘 要:教學改革勢不可擋,不同版本教材的出現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多樣的選擇。這些教材各有特色和優勢,但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初中英語選擇仁愛版教材,能夠有效提升實踐性英語教學的水平,但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協同研究模式,對于仁愛版初中英語實踐教學的優勢與困境進行了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以期提升初中英語實踐性教學效能。
關鍵詞:初中英語;實踐性;教學效能;仁愛版
實踐性教學強調有意義的溝通與語言學習的完整性,認為學生是從主動參與多元活動中進行語言學習,主張教師應接納和尊重學生的學習,并提供學生真實而系統的學習經驗、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仁愛版初中英語課程也鼓勵英語教師使用真實多元的英語學習教材以讓學生多方面接觸英語并豐富學習內容,希望教師能提供學生多樣化的語言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有意義的語言環境了解語意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教師應從多元方面評價學生英語學習成效。本文將基于仁愛版英語教材的特征,探討初中英語實踐性教學的效能。
一、研究設計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過研究者與初中英語教師的協同行動研究,以螺旋循環式的研究程序,探究實踐性理念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應用與限制,從而解釋實踐性教學的效能。因此,本研究在過程中特別注重研究者與協同研究教師之間的持續和循環式的開放對話與反思探究歷程。這一循環式探思過程是以每一次實踐教學方案為一個行動循環的單位,過程中一共進行二十次實踐教學,每一次教學結束之前,研究者與授課老師會了解學生對于當次課程的反饋;每一次教學結束之后,即根據該次教學進行合作反思對話。為深入了解和呈現教學實踐歷程的真實內容,對話過程中經歷了:(1)檢討教學、發現問題、了解原因、構建應對策略;(2)修正原定的教學計劃并進行預期成效評估;(3)將修正教學計劃實踐于下一次的教學方案中。
2.資料收集
在資料收集過程中,通過教師訪談、教室觀察記錄與攝像、教學檢討記錄、研究者筆記、學生學習檔案以及教學相關文件(如英語教學計劃、學生基本資料等)等方法來獲得相應資料,直至建構出改善實際教學的較適宜策略或模式。
3.資料分析
為增進對于“在仁愛版初中英語課程應用實踐性教學的可行性”以及“協同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專業反思”兩個方面的了解,本研究主要運用三角校正法和持續比較法進行資料分析。
二、研究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研究過程中,循序漸進所構建的系統式實踐教學模式、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經驗且系統學生聽、說、讀、寫的教學活動,能幫助學生在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下使用英語并提升其學習興趣。本研究也發現,應用實踐性理念于初中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為:理論與教學實務的沖突,學生英語程度差異大,教學環境的限制以及教學經費與行政支持的需求等。
研究者與授課教師針對上述問題所研擬的應對策略,首先是持續思考實踐性核心理念,并以學生最大學習利益為考量,除了在課程構建、教學實踐、師生互動以及學習環境規劃等方面循序漸進融入實踐性理念之外,也積極提升教師英語教學專業,以豐富學生英語學習。此外,教學內容和活動進行方式以大多數學生能接受的難易程度為主,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中進行對話練習,并多方評估和追蹤學生的學習情形。另外,應以“循序漸進”方式依次開放英語學習區,并嘗試以最小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教學創意。就實踐教學的資助方面的內容來看,教師除了應有效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以外,還可通過向教育部門積極申請教學專案計劃的經費補助;在圖書方面,教師也可借助網絡資源提供學生閱讀電子圖書的機會,以提升學生閱讀英文圖書的興趣。
三、研究建議
首先,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應用實踐性理念的過程應從課程構建、教學活動實施與評價、師生互動以及學習環境規劃等方面,循序漸進融入蘊含實踐性核心理念的教學活動,以豐富學生英語學習,并通過全班、小組,兩人、和個人練習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增進學生在多元、有意義和貼近其生活經驗的學習情境中使用英語的機會。例如,教師可在教學實施初期,以問卷或面談等多元方式了解學生起始能力與英語學習狀況,這將有助于教師構建符合學生學習趨向、興趣和需求的實踐性學習活動。協助學生在初學英語時即逐步奠定扎實的學習基礎,提供成功的學習經驗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等,也是避免之后學生因英語程度差異過大而必須接受補救教學的重要策略。
其次,教師在實踐實踐性教育理念的歷程中應時刻思考實踐性的精神與核心理念,并以學生的最大學習利益為考量,彈性調整教學策略,并提供最有益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還有,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提升教學專業能力,同時裝備自己進行教學改造行動的能力與信心,尋求教師專業團體的支持,以達分享心得與信息、彼此觀摩學習以及教學資源的交流和共享等目的。
最后,學校應視需要提供教師行政、教學環境和教學經費上的支持,以協助教師充實教材教具和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實踐性教學與學習。例如,學校如能提供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時的專用實踐環境,將有助于教師規劃豐富多元的教學情境。當然,即使學校無法提供相關支持,教師也仍需堅持實踐性的精神與理念,發揮教學創意。而在學生家長方面,家長應盡可能鼓勵學生在學校的英語學習。不合理的期待或是過度關注學習成效的速成,均會造成學生和教師心理上的負擔和壓力,對于教與學的成效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童如芳.淺談新目標英語的語法教學[J].海外英語,2010(6).
[2]粟勇.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4).
[3]趙翠華,王哲.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7(2).
(作者單位 河源市源城區嘯仙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