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長波
摘 要:當前在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實施下,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成為課堂上的主角,而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可以說,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探討、研究等形式更深刻地學習語文知識、不斷提升語文基礎素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引導;培養;表達
一、注重組織和引導,鼓勵探索研究
小學高年級的學習其實就是找出問題所在,然后探討研究,之后再去解決問題。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多引導學生,開放探究,并且要鼓勵學生去自主學習,因為這樣是教學生更好地運用科學的方法深入學習,更進一步地掌握和理解語文基礎知識。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時,先設置了以下問題用以引導學生探索研究,內容對比了生活里都有哪兩種愛?而在實際學習與生活里是否也感受過批評和鼓勵這兩種對立統一的愛?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思考,寫了其感受。引導學生探討學習,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指導學生交流和討論,成果顯著,還豐富了學生情感的認知,提升了他們的語文素養。
二、注重閱讀培養,提升基礎素養
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提升他們素養的一種方式,學生閱讀能使其順著作者思路領會到其中思想的一種手段,這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方式。假如小學生沒有很好的閱讀能力,那么將無法提升其語文基礎素養,則更無緣感悟到語文的魅力,那么更無法完成作文寫作。例如,在教《春》這一課時,注意加強引導學生按著作者思路去感受初春的氣息,明媚的春光下積雪漸漸消融,新綠的嫩草清爽宜人,并感受作者是怎樣運用擬人化手法描寫“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對名家散文,要引導學生仔細地閱讀和品味,使其融入作者的心靈深處,這樣才能讀出情感。
三、注重學生表達和訓練寫作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包含寫作。小學生只有在寫作上多加練習,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熟練程度,并能夠輕松運用文字表達其思想和見解。教師要在教學時注意尋找時機,引導和訓練學生寫作,并給他們提供寫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學習作家的描寫技巧,感悟名家情感的表達方式,教師還需因勢利導,使學生內心涌動,落筆生花,把其所見、所感躍居紙端。
參考文獻:
[1]周步新.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校本化實施:寧波市泗洲路小學的個案研究[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2012.
[2]李曉明.怎樣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教育學會優秀教育論文集[C],2000.
(作者單位 四川省萬源市大竹鎮中心小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