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陽
摘 要: 現在的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既難產生興趣,又不容易理解掌握,而課堂是政治老師必須嚴守的。情境教學因其能有效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作者基于初中政治課教學的現狀及新課標下中考改革的要求,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經驗,對于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合理使用作了探析,以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內容,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 情境創設 新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
多年來,學生被置于書本世界之中,學生的生活、成長經驗和社會現實成為教學遺忘的角落。學生只有零碎的經驗和不相關的知識,學習是被動的,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幾乎等于零。據專家調查統計表明,93.6%的校長和90.7%的教師都認為初中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脫離,72.2%的學生沒有參加或沒有機會參加綜合實踐活動。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總結,我認為情境教學模式應該是較可行的方法之一。
一、思想政治課創設情境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該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關注生活,借用生活元素,推動課堂的精彩生成。葉圣陶先生說:“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這句話的主旨是實行情境教學。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學生對初中政治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實踐創新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政治教師深思的重要問題。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1.預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位專家說:注意力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注意力是很重要的。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知道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可能與注意力不穩定、不集中的分配有關。“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講好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政治教學中的情境創設,作為講授新課之前的教學導入使用,這是當前政治課堂情境創設中比較常見的方式。教材中的情景導入,體現了“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和“基于案例,基于情景,基于問題”的學習理念。教材列舉了不少具體的案例、情景、材料等,但由于思想政治課本身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難免有滯后性,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內容,力求使用最新的素材,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
2.教師要做“師”,不要做“匠”,情境創設要有所創新。銀行里的點鈔員,再怎么改變點鈔的姿勢,他所點的仍是一張張毫無生命的鈔票。紡織廠的擋車工,再怎么改變自己,他所面對的仍是一根根毫無生命的紗線。教師不一樣,每天面對的是充滿生機活力的生命,每天都處于不斷的變動和興奮中。教育實際上是充滿創造的事業,教育是面對生命的事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興奮點,面對同一對象或事件,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如遇到到有人落水或遇到不法分子搶劫時,如何保護自己的最大權利,“兩害相權取其輕”,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教師應在課堂中享受智慧的挑戰,享受創造的歡樂,讓學生享受成長的歡樂。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3.情境互動,注重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教材中提出的許多活動性建議,應盡可能地安排在教學內容中,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實踐活動開展的前提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體驗;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解決;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尋找答案……學生的能力不是我們教會的、講會的,也不是他們自己聽會的、看會的,而是在種種實踐活動的設計、參與、總結中生長起來的。完全給學生權利、機會、信任、鍛煉,在上好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興趣,鍛煉了能力。
三、實施情境教學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機智之光的閃耀、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以政治課的情境創設來說,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素質:教師首先應該具備豐富的社會知識,才能及時捕捉社會時政熱點,比較充分地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要做到這一點,政治教師就要不斷學習,關注國際、國內社會的發展變化情況。其次,教師要具備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樣看待問題才有深度,分析問題才能準確、貼切,這正是學生所崇拜的所在。最后教師應具有豐富的情感。情感是師生關系的紐帶,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期待能激發學生的智慧和潛力。”教師的期待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把全部的愛傾注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得到情感的滿足。
2.教師營造氣氛要把握“度”。課堂教學情境是為教學而設立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掌握理論知識。營造氛圍要適度,如果教學中一味追求情境,就會偏離教學的正常軌道。這就要求教師要備好課,并不是教材上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創設情境,也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創設情境的。對于那些有必要、內容適合創設情境的知識點,就要及時恰當地運用。我們創設情境后,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討論甚至爭論,這就要求教師控制課堂節奏,防止偏離中心,甚至成為某些學生的搗亂課。情境創設的目的是教學,創設情境后,學生進入角色了,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及時把學生的思維轉到教學內容上,而不應該只注重講情境,偏離主題。
3.教師要有民主精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師要做到“有教無類”,在教師的心靈天平上,給每個學生都應是同樣重要的砝碼——當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情境,教師都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承認學生的認知過程,允許學生保留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的錯誤是很好的學習資源。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允許學生表達見解,有時學生就能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正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實際上,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往往冷落了持有與教學目標不同意見的學生,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效率,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打擊愛發言的學生,變成老師在唱獨角戲,這種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中是非常不利的。
初中思想政治課理論性﹑思想性﹑時代性較強,學生政治課厭學難學的現象比較普遍,直接間接影響政治課堂教學實效,這是長期困擾政治老師的難題。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政治教學的老師,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老師必須在教學上和對學生方面有所創新。情境創設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一股活水,給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要用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迎接思想政治教學的絢麗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