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勇
摘 要:在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在布置校本作業的過程中都是不加以區別的。這就導致了基礎好的學生認為作業過于簡單,提不起對數學深入了解的興趣,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講,這樣的作業又是他們學習數學的攔路虎,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望而卻步。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這種現象更加不利于教師的教學,因此,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顯得異常重要。文章將討論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的具體措施以及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成設計;成才
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過因材施教的原則。因為不同的學生由于各自的個性和才能各不相同,所以,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接受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但是,在現代化的教育過程中,這項教學原則卻沒有很好的實施,小學數學教育尤其如此。教師的校本作業設計往往形式單一、內容陳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作業設計目標也一刀切,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統一的目標,沒有看到學生的不同的個性和接受程度。這樣的作業對于好學生來講難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成績差的學生則會一起反感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效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孔夫子的教導,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促進學生成才。
一、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
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是對傳統作業模式的改進,一方面,對于成績上層的學生來講,它減輕了沉重的作業負擔,留給他們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對于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來講,作業分層設計能夠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習自主性。
二、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層次性原則。一個班級中,所有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點各有不同,教師若只使用一種教學方案,則會導致一些學生對學習的接受效果不好。所以,教師應該通過長期的觀察了解,將具備相似接受能力和興趣點相似的學生分為一組,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團隊分配不同標準的學習任務,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夠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此外,還可在一個團隊中分配幾個帶有明顯差異的學生,這樣他們可以相互彌補對方的不足,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第二個原則是開放性原則。現在的許多數學題目都是一題多解的題目,一道題目有著多種處理方法。所以,依據不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教師可以將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同時將相關的資料發放給學生,幫助學生從各自容易切入的角度進行學習。
第三個原則是興趣性原則。從身邊的事物出發,比較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校本作業題目時,應該將學生周圍比較喜歡的事物放進題目之中。
三、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的具體操作方法
首先,進行細致的學生分層。在一個班級中,一般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層。這三層分別是:A層,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課堂接受能力強,課后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方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考試時能夠獲得優異的成績。B層,位于這一層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是很牢固,接受能力稍差,成績中等。C層,位于這一層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強,學習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但是在實際操控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人為地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免對學生及家長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對其進行指導,請求家長的幫助,讓學生自行進行層次確定,選擇相應的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自主積極性,使全班的學生能夠共同進步。
其次,進行作業量的分層。基于對學生的層次劃分,作業量的劃分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A層學生的作業,這一層的作業可以布置較少的基礎練習題,因為此層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他們所需要的是進行進一步的提高。所以,要為他們多留下一點自己自由發展的空間,使他們能夠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綜合性的拔高題練習。第二層,是C層學生的作業,因為這一層的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很不牢固,所以應該加大有關基礎知識的習題,減少高難度題目的出現。這樣的聯系可以加強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能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第三層,是B層學生的作業,這一層的基礎知識作業量應當控制在A、B兩層之間,保證既鞏固其基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有相當的時間進行拔高。
第三,作業難度層次的劃分。每次新的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將作業難度設計為四個層次。這是因為,學生由于不同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學習習慣等,形成了學習能力上的差異。這樣的分層可以讓基礎不好的學生多加練習基礎知識,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通過練習高難度的題目使能力更進一步提高。
第一層:這一層中的題目是要求全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的基礎知識。
第二層:這一層的知識比基礎知識稍難,它是在基題目的基礎上有一定變化的題目,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才能獲得答案。
第三層:這一層的題目需要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通過這樣的方法才能給出題目正確答案的綜合運用題目。
第四層:思考題,這一層是專門為A層學生所提供的題目,他們已經牢固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只有有難度的思考題才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除了以上的分層原則和分層方法,作業分層設計的靈活性也不可忽視。教師可以通過靈活的分層方法進行作業設置。如在學過“統計”之后,可以讓學生調查周圍同學們感興趣的書籍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雖然小學數學校本作業分成設計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多好處,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仍又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以及作業進行正確的分層,還要加大備課和作業批改的難度,使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促進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賁志鳳.淺談如何設計小學數學作業[J].新課程,2010(2).
[2]吳愛萍.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
[3]鄒素芬.小學數學作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
2010(2).
[4]劉紅麗.淺談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J].新作文,2010(8).
(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六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