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斌
摘 要:體育教學是一種藝術,其效果好壞與教師的語言表達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幫助學生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建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有興趣去學,積極地去練,教師應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使學生量力而行,盡力所為地確定目標,心滿趣足地收獲成果。
關鍵詞:角色;興趣;反思
一、轉變角色,調整心態
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者。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不自覺地將學生不大成熟卻帶有創造性的見地,按自己的理解“格式化”。新課程改革后,我意識到,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幫助學生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體育教師也是體育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共同參與練習,探討問題,坦誠地交流,使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充分發揮出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精于業務,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目前,體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
領,示范,然后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如果采用情境教學,就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情境教學是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解,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體驗體育的快樂。例如:我在教“前滾翻”時,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2.豐富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時往往是“人到課堂心未到”。我們學校是寄宿學校,學生兩個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課,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更加嚴重,甚至連隊伍都排不好。針對這一情況,我根據教材內容,編一些韻律操,配上音樂或指揮學生做反口令練習、模仿動物動作等各種新穎、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開展小型競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體育課有無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的誘導和培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好勝心強,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吁吁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么快?為什么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其個性傾向性,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三、勤于反思,快速成長
俗話說:“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學會反思,促進體育教師個體的內心驅動,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四、樹立目標,展望未來
每一位年輕的體育教師,都應該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前進,永不止步,因為體育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的區別,看似簡單的體育教學,實際“五臟俱全”,不但要搞好室內和室外教學,另外還要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學生的健康也就是體育教師的本質工作的職責,所以,年輕的體育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并努力去爭取,特別是一些能夠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