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杰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數學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數學課程的學習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數學學習效率較低。針對這一現狀,對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情境;多媒體;有效教學
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及數學教學的現狀
1.學生現狀
中等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課較為薄弱,數學尤為突出。然而,數學學習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的。因此,缺乏知識儲備及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提不起興趣,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的學生甚至完全放棄了數學學習。
2.數學教學現狀
大部分教師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與實際生活脫離,與專業又不能很好地銜接,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共鳴,獲得學生的認可。
二、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策略
學生為什么學不會數學,是我們的學生笨嗎?不是的,學生學不會,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意學。那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學?因為學生覺得學了也用不上,學了白學。那么,究竟應當如何讓學生覺得學了數學有用,進而愿意學數學呢?結合自己在職業學校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有效教學”的
策略:
1.創設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針對學生不喜歡枯燥的數學問題,而對具體的事件更感興趣的特點,在新課導入設置問題情境這一教學環節,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同時能夠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體會用數學來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快樂。
例如,在講到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我先給大家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假設你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商人,現在我要和你們簽這樣一個合同,然后展示給大家合同的內容——合同期限是30天,我每天給你10萬元,你第一天給我1分錢,第二天給我2分錢,第3天給我4分錢,以此類推,后一天給我的錢數是前一天的錢數的2倍,這樣的話,一個月下來,我要給你們300萬,多好的機會呀,你們快簽吧!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吸引學生,調動他們思考合同能不能簽,如何算他們要拿出多少錢等問題的積極性,他們自然而然也就很樂意跟著老師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有關知識了。
2.結合各專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
由于各個專業對數學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在了解各專業對數學的需求的基礎上,在不破壞數學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整合,與此同時還要保證調整后的教學內容夠用就好,不增加學生負擔,這樣給學生學習專業課帶來方便的同時,又能讓學生發現學習數學對自己的專業學習是有幫助的。
例如,在給我校的海水生態養殖專業的學生講到棱柱一節時,我就用這樣一道例題來體現數學與學生專業的結合點:你所工作的養殖車間有一個長方體育苗池,它的高為2.5米,底面長和寬分別為4米和3米,已知每立方米要投苗5千克,那么你要往這個育苗池投苗多少千克?
3.采用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可用于數學教學的多媒體也越來越多樣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恰當地選擇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不僅可以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清晰化,有效地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并且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再采用傳統的教師點名提問,而是利用自制的動感十足的“抽學號“這一Flash軟件來隨機點名提問,使得每個學生都有可能被提問,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數學知識,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注重創設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情境,根據不同專業對數學的不同需求設計教學計劃,組織教學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職業學校數學課的時代氣息,與生活、專業的緊密聯系,增強他們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意識到數學對他們的生活及專業學習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轉變學生“數學學了也白學”的思想,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道明,徐強.淺談多媒體技術對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影響[J].西江月,2011(29).
[2]黃志勇.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教學”[J].考試周刊,2011(5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