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月
摘 要:課堂中的“導入”環節是課堂伊始,教師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或進行新的教學活動之前,引起學生注意,引發學生思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明確學習目的的課堂教學必要環節。“導”是引路,“入”是入門,導入環節就是教師將學生領入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的行為方式。
關鍵詞:啟發思維;導入語;學習興趣
“萬事貴乎始”導入環節設計得是否巧妙,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對一節課的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從事了17年語數教學的老師,我覺得課堂中的導入環節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原則。
一、導入環節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
課堂導入要能引起學生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愿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恰當的導入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探討。導入的啟發性需要恰當,不能太難、太偏,否則會難倒學生,使他們產生畏懼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要讓學生感覺到只要思考就能解決,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把學生帶入最佳學習狀態,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這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我在教學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時,讓學生先看了一段世界杯足球賽開球的錄像,然后問學生:“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哪支球隊先開球是否公平?”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解決這一問題。
二、導入語要與本節課內容密切相關
導入一定要有針對性,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導入可以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與教學內容有間接關系。因此導入的目的性要強,不能離題太遠,要有助于學生明白本節課將要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要學,要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與學生實際,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采取適當的導入方法。脫離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導入,不管多么別致,多么吸引人,都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比如,小學二年級的一篇課文叫《與眾不同的麻雀》,我在教學中,先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問:“圖中的幾只麻雀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哪個詞形容那只背對著我們的麻雀?”當學生回答:“與眾不同”時相機出示課題和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的導入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導入的內容與所教學的內容緊密相聯。
三、導入環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吸引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導入設計要盡量使教學內容以新鮮活潑的面貌出現在學生面前,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利于促進學生去學習新知識,防止學習的枯燥無味,為整個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前幾天剛剛教過的《埃及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一般趣味性不強,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不高,課堂的氛圍容易低沉。所以開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觀看了一組金字塔的照片,然后介紹了獅身人面像,介紹了彎曲金字塔,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一節課的學習效果相當不錯。另外歌曲導入、故事導入、創設情境導入都可以取得這樣的效果。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就成功了一半。”說明了導入環節的重要性,所以,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在導入上仔細琢磨,這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單位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西葦中心小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