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敏
摘 要:課堂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通過記錄三堂精彩的“同課異構”展示課,繼而引發了對“同課異構”觀課活動更深層次的探究與思考。
關鍵詞:個性化;同課異構;探究;思考
“同課異構”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是繼承和批判的統一,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第一節課由天長中學的黃從明老師執教,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是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設計的;然后是快速閱讀;繼這之后,黃老師讓學生用文中出現的重點句型和短語連貫地談論他們熟知的Spring Festival 及其他主要節日和西方節日。
第二節課由明光中學張璐老師執教。在探討了國內傳統文化之后,師生一起討論了他們喜歡的西方節日。之后,張老師給學生們營造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語言情境:假設她的朋友給她寄了一封信,而這封信恰好在每個學生的桌上。在信中朋友介紹并描述了Carnival的情形,從而讓學生做填空練習。本堂課的另一個點睛之處在于張老師用八張顏色各異的鮮艷卡片把與節日有關的討論內容貼在了黑板上,學生憑借這些清晰醒目的圖片便能輕松復述出每個節日涉及的內容。
最后一節課是由一中的陳琨老師執教。上課伊始,同樣是帶學生一起做番熱身,例數耳熟能詳的節日,并展示相關的精彩圖片,特別是有關食物的,緊跟著的是泛讀回答問題,精讀填空練習。聽課文再次閱讀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堂課的一個特色設計在于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給學生一首詩,然后讓學生猜詩中描述的是什么節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最后陳老師提出一個提綱要領的問題How can we describe a festival?并以Chinese Valentines Day 為例展開談論。陳老師整堂課給我的感受是語速快,節奏快,干凈利落,緊張中又不失活潑。
通過這次“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表明課堂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展示了教師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隨著“同題異構”教研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相互交換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揚長避短,在“同題異構”活動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構,在建構中發展。
(作者單位 安徽滁州實驗中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