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恒
摘 要: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計算機知識逐漸面向低齡化、普遍化。高中的計算機教育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有了新要求,對于學生在計算機各類軟件的操作、圖表的設計以及文字信息的應用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縱觀當今的世界形勢,對于新型人才的定義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儲備,而是需要更多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針對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趨向,對計算機教學的創新提出幾點想法。
關鍵詞:創新;教學情境;興趣
一、高中計算機教學現狀
細觀當下高中課堂,大多學生受高考壓力的影響,在計算機、音樂、美術等基本能力學科所投注的精力都較少。一方面,這些學科所教授的內容淺顯,無法深入,學生在內心也無法引起重視,因此這類學科逐漸成為學生放松的一個平臺;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的設置過程中不注重形式,往往通過單一的說教方式來講解基本知識,實踐操作組織較少,并且給予學生自我思考、探討的時間較少,學生思維逐漸固化,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
二、如何實現高中計算機教學的創新
1.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
問題式的情境設置可以使學生帶著疑問去研究問題,從而使思維得到發散,產生創新的點子,并將想法付諸于實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學會引導,注重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系。例如在教授Excel表格中數據的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數學中的函數公式,再加上計算機中固有的公式格式,自己將計算的函數寫出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清晰記憶這類問題,還能將兩門學科有機聯系在一起,使得記憶加深,而這樣的思維發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興趣是創新的基礎
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興趣可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現如今的高中生普遍對于動畫、視頻以及電腦游戲具有強烈的興趣。
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計算機技術的魅力,進而將興趣變為課堂的知識,在具體的課程傳授中也應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課堂知識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在最初就對所學知識不排斥,進而喜歡,這才有可能產生創新的源泉。
總之,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時刻注意以人為本,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工具,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為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馮麗娟.探究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21).
[2]李曉榮.師生同步提高創新能力[J].今日科苑,2009(7).
|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