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秋云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
關鍵詞:教材特點;學生實際;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打開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成了每個數學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
一、在教學中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
1.讓全員參與自主學習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全體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努力為全體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連續的同時,有更多機會親自探索操做實驗,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例如:教學“擺一擺、想一想”這節實踐課時,可以設計如下:(1)讓學生把某一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數位表的十位和個位上,得到不同的數,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動手嘗試。(2)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數的特點,探索規律培養學生的初步歸納能力——讓學生個個參與探索,動腦思考。(3)要求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找規律,利用歸納的方法得出答案——讓學生參與抽象概括的過程。
2.讓學生全過程參與自主學習
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例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每一個概念的形成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全過程參與觀察、操作、歸納。教學過程設計如下:(1)讓每一學生整理好課堂使用的素材:花生、小棒和小木塊、讀數。寫數過程中的計數器。(2)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兩人一組,一個數數,另一個評判,然后交換進行。合作過程中可以互相幫助和提示。(3)展示數數的過程中,請使用小棒數數的學生向全班學生展示數數的過程,教師作如下指導:①先一根一根的數,每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②再十根十根的、數,數到100,將10捆結成一大捆。通過學生自己數數和觀看同伴的數數兩個環節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整十數的順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全過程中的參與1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新知識的自主學習。
二、指導學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既離不開自身的體驗積累,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學會”過渡到“會學”。
1.在學生學習新知時,教師要設計富有價值的問題,啟迪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
例如:教學“圖形的拼組”時,可以這樣提問:“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圖形?”待學生說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后,教師又問:“這些圖形我們拼搭過哪些有趣的圖案和事物?”學生說出后,教師“導航”今天我們學習的“圖形的拼組”要進行動手做風車比賽。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紛紛動手參與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學到了怎樣有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狀態等方面,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1)學生思維有序性的訓練
思維有序性的訓練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說出一些觀點,在教學中可采用學生搶答、競賽、分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聯想訓練。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這節課時,我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看到題目時,想到什么?然后我將學生分組,采取學生搶答小組計分的方法要求學生迅速回答出來。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可有力加強學生思維有序性的訓練。
(2)學生思維有序性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進行思維的習慣。例如:在教學“找規律”時,可以這樣教學: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或圓片找出圖形變化規律,之后引導思考:圖形在數量上有什么規律?然后在圖形下方相應地給出一列數,引導學生對著圖形找出數的變化規律。這樣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主動探究出排列規律,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總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積極思考的自覺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這樣學生才能更好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