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是近年來在稅務界談得較多的一個詞語,“營改增”是大勢所趨,目前在全國推行“7+2”模式,即對7個部分現代服務業和1個交通運輸業、1個郵電通信業全面征收增值稅。關于“營改增”,很多人不了解來龍去脈,本文將從“營改增”的初起、全國推行、現狀、相關影響幾個方面對“營改增”進行一定的探析,希望能全面了解“營改增”的改革,為全面推行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營改增 現狀 影響
一、我國“營改增”的發展歷程
在談“營改增”之前,有必要對營業稅和增值稅做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是我國的三大流轉稅,共同調節著商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營業稅和增值稅是不會同時調節一項經濟活動的,二者之間是交叉征收的關系,營業稅由地稅局征收,增值稅由國稅局征收。而消費稅則是在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征收,消費稅由國稅局負責征收。增值稅最早由法國于1954年開征,隨后在歐洲地區興起,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在亞洲推行。而由于我國經濟體制的影響,直到1979年才開始在我國開征,從1994年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到2009年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模式,無不體現出增值稅對經濟活動的巨大調節作用,以及對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而“營改增”則是從2012年1月1日興起的,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了國際對第三產業的稅收調節作用。
(一)試行階段(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1日)
從2012年1月1日起,為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在上海試點地區開展“營改增”試點,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征增值稅,并在原來17%和13%的稅率基礎上,新增了11%和6%的稅率,即:對交通運輸業征收11%的增值稅,對部分現代服務業征收6%的增值稅。到了2012年12月,試點地區增加了北京、天津、江蘇、安徽、浙江、寧波、福建、廈門、湖北、廣東、深圳11個省市。2013年8月1日,則在全國推行“營改增”,并在征稅內容上新增了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發行、播放試點行業。
(二)全國推行階段(2013年8月1日至今)
1.“7+1-1”模式。2013年8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營改增”政策,從征稅內容上可以看成是“7+1-1”模式。“7”指的是7個部分現代服務業,包括信息技術服務、研發和技術服務、文化差異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廣播影視服務、鑒證咨詢服務。“+1”是指交通運輸業,“-1”則是指不包含交通運輸業里的鐵路運輸業。
2.“7+2”模式。到了2014年1月日,在原有“7+1-1”的基礎上,新增了兩個行業,即:郵電通信業和鐵路運輸業。我們知道,交通運輸業范圍較廣,此次改革在原有的公路運輸、管道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的基礎上,新增了鐵路運輸,至此,交通運輸業的“營改增”全面放開。整個“營改增”形成了“7+2”模式。
二、“營改增”對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外部第三產業的影響
關于“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可以分為對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影響和對外部第三產業的影響。
(一)對企業核算體系的影響
企業的核算體系是企業財務會計的最要內容。“營改增”涉及到原有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業稅原本計入企業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最終影響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增值稅則是價外稅,不影響企業所得稅的計算,但卻影響到“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計算和“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計算。這些變化都會對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體系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只要提高財務人員的會計和稅務知識,這些影響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二)對企業內部控制流程的影響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營改增”后對一些憑證的要求相比之前有了變化,無疑增加了內部控制流程的復雜性。比如說:對運費的抵扣,在實行“營改增”之前,按簡易辦法計算抵扣稅額(運費的7%),只要取得運費的專用發票即可抵扣。但是“營改增”之后,對于運費的抵扣,必須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且按不含稅額的11%抵扣,若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不予抵扣,這對于企業的內部運營有一定的影響。
(三)“營改增”對外部第三產業的影響
1.對交通運輸業和郵電通信業的影響。之前說了“7+2”模式,其中的“2”就是指交通運輸業和郵電通信業,根據相關稅法的規定,對這兩個行業征收11%的增值稅。相比較原來5%的營業稅,稅負似乎增加了。但是認真分析可以知道,只要企業能夠取得上一環節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稅率實際上是有所下降的。然而,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對于部分企業來說,很難取得上一環節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他們所承擔的稅率也是較高的,此時可以適當申請“政府補助”來進行一定的彌補。
2.對部分現代服務業的影響。對于部分現代服務業,也就是“7”行業,但是扣除了有形動產租賃業,根據稅法的相關規定,對這些行業征收6%的增值稅,相比原來5%的營業稅稅率,有了1%的增加,但卻有了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的機會,無疑大大降低企業的稅負。
3.對有形動產租賃業的影響。關于有形動產租賃業,由原來5%的營業稅稅率增加到17%的增值稅稅率,直接增加了12%。這也體現出企業對租賃業的增值稅稅收政策,沒有優惠反而增加了稅額。
綜上所述,我國實行“營改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稅負,相比營業稅的“一次課征”,增值稅只是對增值額征收,更有利于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壯大。隨著市場精細化分工的改革,以及經濟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營改增”一定會在更多范圍實行。當然在這過程中,不管是對企業還是稅收征收部門,都會帶來實務中的一些難題。只要財務人員和稅務人員認真學習新知識,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國的稅制改革會更加公平,更加體現對經濟活動的調節機制。
參考文獻
[1]潘文軒.企業“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現象分析.上海:商業研究,2013年3月.
[2]王立夏.“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和決策研究.上海: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年12月.
[3]李建人.“營改增”的進行時與未來時.天津:財經問題研究,2013年6月.
作者簡介:字艷芳(1991-),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大學會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