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存
摘要: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密切配合,取長補短,才能使學生獲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相輔相成
學校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主要是課本概括化了的知識體系,它主要是以書本知識體系方式體現出來,是寶貴的知識經驗,學生要想獲得與社會環境相結合的全面知識,就得通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也就是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和校外的教育組織相互溝通,才能取得整個教學效果。
一、社會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社會教育是指家庭、學校教育之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社會團體或其它社會組織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由于學生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接觸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機會不多,因此通過社會教育向學生進行堅定的政治觀念、文化傳統和道德規范是十分必要。特別是當今社會由于信息量的大量增長,知識技術日新月異,而學校的教學活動是較為穩定的知識,在適應知識技術不斷更新,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會教育在這方面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隨著現代化的手段的興起和普及,社會教育的作用更日趨重要,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較有下列特征:
1.社會教育要比學校教育方式靈活,社會教育可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播手段,社會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廣播、電視、書刊、錄音各種展覽館、展覽館的實物圖像教育以及各種櫥窗、咨詢服務的各類學習班等專項教育,靈活多樣的方式也就決定了他對學生學習具有廣泛的滲透性。所以堅持社會教育是教育活動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組成部分,但是社會教育開展必須有系統的基礎知識為指導,只有努力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社會教育才有扎實的基礎,所以社會教育又離不開學校教育,它和學校教育時刻聯系在一起的。
2.內容的多樣性、實用性和及時性。社會教育的內容多樣性主要表現它既有各類提高的內容也有各類普及型的宣傳和咨詢服務的活動,既有道德、法律、紀律等思想方面的內容,也有智力開發的個體文化科技衛生保健的生活常識和體育娛樂方面的內容。社會教育內容的實用性表現在它著眼于幫助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及時性則是指對外界出現的信息反應較快。
3.社會教育還包括社區(村或組)也要掌握本轄區內留守兒童、單親兒童或孤兒的人數,讓有愛心的父母認領一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或孤兒,或給他們指定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進行監護,讓這部分兒童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溫暖。還可以成立愛心、責任心義務團隊對本轄區內的網吧、歌廳、游戲廳等進行巡查,不得使學生步入這些游樂場所。這也會大大降低學生誤入歧途的幾率。但從另一角度講,社會教育也促進了學校教育的改革和提高。
二、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長輩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因為家庭是以血緣或收養為紐帶建立起來的社會基本單位,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和必要的補充,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把思維的過程的成長描繪成親子之間,開始用語言或姿勢進行的對話。這說明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但使學生的智力從小就得到很好的開發,而且使他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渲染。實踐證明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他們對人對事尤其是對社會的態度、學習動機和行為方式,以至智力發展的差異和家庭的影響、父母的文化素養,教育能力等有較大的相關性。在今天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增多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更為凸顯,特別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或孤兒的監護人要切實承擔起監護責任,對他們也要像對自己的子女一樣嚴格要求,不能讓他們放任自流、無拘無束,要讓他們的課余活動掌控在監護人的視線內,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在家庭中,家長不要整天讓學生沉溺于家庭電腦的游戲中,要讓學生把電腦網絡變成學習知識的場所。所以,家庭教育在學生學習中具有基礎作用。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聯系
學校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一系列活動,如親子互動競賽、家庭文藝匯演、合唱比賽、書畫比賽、聯歡會等,讓家長一起參加。這既培養了學生能力,又有利于家長的學習提高,真正做到小手拉大手,促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發展。
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如果能注重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則將為促進學生發展在時空的銜接提供有利條件。由于這三方面的教育分別以不同的空間和時間方式占據著學生的整個生活,因此無論哪個方面出現失誤,都會導致對學生的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斷裂而影響他們的健康發展,特別是這三方面的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一致,那么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作用不僅要受影響,而且還會給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極大的損傷。很多調查材料證明,反動、淫穢的書刊、電影、錄像等對學生的危害極大,所以學校、家庭、社會在對學生教育的問題上要保持高度一致,引起高度重視。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無論在內容、方法還是效果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學校應該充分發揮這兩種教育的獨特教育,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輔相成。比如有的學生在學校學習不是很好,但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其它課外活動中卻表現出色,使他們在別的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如果學校教育活動能得到家長的配合,改善家庭學習環境,則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方面將是十分顯著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各有特色,彼此間很難互相代替,只有這幾方面密切配合,取長補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環境,必須要使這三方面形成共識,明白各自責任和應擔負的任務,各司其職形成一個教育整體,這樣才有利于形成一個大教育網絡,形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才能使學生獲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