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玉
[摘 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產生動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動機,有了動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輕松愉快,從而達到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的目的。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要靈活運用,就一定能達到減輕學習負擔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興趣;溝通;分層;學以致用
一、溝通感情誘發興趣
師生關系的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筆者抓住這一契機,給學生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贏得學生的信賴。例如,首先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姓名,接著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跟小孩子們交朋友,課外與小朋友們一些做游戲、玩耍等。一番話,說得學生臉上露出笑容。你們想不想學好數學?你們希望老師怎樣來教數學?老師的坦誠,使學生覺得老師可親近,馬上來了興趣,思維立刻活躍起來了。“老師,我來說。”“老師,我先說”……學生發言后筆者宣布:你們的合理要求保證得到滿足,并希望全班每一位同學監督。一節課下來,大大縮短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師生之間的感情溝通了,就為學生創造了寬松的心理環境,為今后的教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分層教學培養興趣
教學要面向全體,既要有統一的教學要求,又要承認差別。如果教師教學采用“一鍋下”,則造成后進生“受不了”的局面。為了最大限度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也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在數學教學中筆者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
1.分類:教師根據學生成績差異把學生分成A、B組,B組為成績較差的,另一部分則是A組。
2.預習階段:在每次的新授課前,教師根據舊知識,設計好準備題,對B組的學生進行有目的超前指導。讓B組的同學在超前階段獲得成功,產生愉快的情感,從而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欲望。A組的學生則獨立預習,獨立思考。
3.鞏固階段:新授課后的鞏固練習,A組的學生按計劃進行鞏固,而對B組的學生主要是給鋪設臺階,減少坡度,達到把題解出來的目的,B組的學生借助臺階,把題解答出來了,便會有一種“我也做對了”“我也能行”的成功喜悅和自信心。讓愉快的情緒和成功感帶來內心的滿足,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4.練習階段:B組練習題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基本題以及和例題相仿的題。視掌握情況,適當的變式題。為使B組的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在設計練習時還注意題中敘述的事情貼近學生的生活或把他們的名字編入題中;A組練習設計一般是按計劃進行,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5.作業階段:作業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教學效果、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手段。作業的布置更應有層次,這樣可使B組的學生得到較好的回報,消除他們對作業的害怕心理,真正讓每位學生體驗到解題過程中的成功感。
三、學以致用提高興趣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以致用又能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例如:學習按比例分配后,筆者告訴學生,明天學校面包房做饅頭,需要學生算好各種原料的重量。學生一聽,興趣盎然,先告訴學生做好饅頭需要哪些原料,然后要學生想想,根據所學的知識,要算出各種原料的重量,你認為至少需要告訴哪些條件。其后要學生到面包房提取自己認為需要數據,有的問的是一種原料的量及各種原料的重量比,有的問的是兩種原料重量及各種原料的重量比,有的問的是各種原料的總重量及各原料的重量比。最后要學生將它編成應用題,把自己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對照,看看是否正確。
學以致用,學生興趣濃厚,既檢測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培養了他們的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所以說,學以致用,能提高興趣,為學好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