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守云 呂慶中
摘 要:數學的學習貫穿于整個教育階段,并且應用范圍具有廣泛性,而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至關重要,下面本文將詳細探討小學數學中數學思維與問題意識的內涵以及具體的培養方法,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思維 問題意識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02-01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并且抽象的學科,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習成效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這樣就使得小學數學的整體水平不高。但是只要小學生培養了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就能夠改觀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現狀。
1 數學思維與問題意識的內涵
數學思維就是指間接反映和概括數學內在聯系和本質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做到思維、知覺以及感覺共同參與,長此以往就會產生思維意識,因此,老師必須保證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升華數學思維。
問題意識則是指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產生質疑和思考,并積極的尋求解決的對策,而在數學中,就是加強學生發現、分析、比較、思考、觀察以及解答能力的培養,促進問題的解決。
2 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對策
(1)培養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數學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而這主要是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所決定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針對該問題進行適當的引導,實現逐漸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加強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促進抽象思維的培養,并且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并加強抽象思維的應用,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并將數學解題的對策向學生充分的傳授,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為學生借助抽象思維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2)培養小學生的驗證思維。驗證是建立在假設和猜想的前提下,因此在小學過程中,為了是學生的驗證思維得到培養,老師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假設和猜想的空間,讓學生在合理假設和猜想的基礎上,借助類推或者是歸納的方法將猜想和假設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并得出結果和結論,并且也在推理分析的過程中,加強了對舊知識點的復習,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培養小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大腦對知識的梳理、整合和加工,并獲得快捷解題方法,使解題具有技巧性和創新性。例如在講解圓柱體相關知識的時候,老師要求學生以自己的理解來對圓柱體的表面積進行求得,有的學生則是借助自制的圓柱模型進行探究,將其側面展開,得到的是一個長方形平面,而圓柱的底面圓周長和高分別是長方形的長與寬;而另外的學生則是采用的斜向裁剪法,得出的圓柱體側面則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而原著的高與底面周長則分別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周長,而采用以上兩種方法所得到的圓柱表面積均為S表=2S底面+Ch。
3 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
(1)創建合理的問題情境。情景教學在各個教育階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啟發學生提問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教學中,老師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而為了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問題情境的創建至關重要,并且助于時間的選擇和創設的合理性,一般情況下,創設問題情境的最佳時間是新課程的初始階段,使學生能夠將問題不斷地提出,并圍繞問題展開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對知識追根溯源,對其發展規律進行查找,促進對數學的理解。并且將問題不斷地發現和解決,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問題情境充分的展現,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加強對新知識的自主探究。并且根據小學生心理以及年齡的特征,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時候,方法可具有多樣性,老師應該根據授課的內容進行合理問題情境的選擇,如開放性問題情境、游戲性問題情境、懸念性問題情境以及辯論性問題情境,并且保證問題情境的由易到難程度的循序漸進,使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理解和探究。
(2)讓學生將問題帶到課堂外。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除了借助課堂之外,還必須將其拓展到課堂外,例如,老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必須改變傳統的模式,如抄寫、計算或是背誦等,而是應該將問題作為作業的重點,使學生必須通過思考、動手、或者是腦與手結合來完成作業,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提升,思維得到拓展和激發。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將探索性作業向學生提出,當然前提是在對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掌握能力全面了解的情況下,使學生充分的利用各種手段來對問題進行探究和解決,或網絡信息技術、或圖書資料等,使學生通過努力來得出結果和結論,體驗解題帶來的成就感,促進問題意識的提升以及學習興趣的提升。
(3)開展啟發式提問,體現虛實結合。為了有效的開展啟發教學,可將問題提出,讓學生針對問題展開思考,并將想象等方法充分的應用,實現數學教學的虛實結合,并且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而不是采用傳統的生硬教學方法。這樣有助于增加學生的信息、思考以及積極參與度,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使課堂教學氛圍具有支持性。在啟發式教學的推動下,老師不急于告知和評價學生答案的正確性,而是鼓勵學生將更多地想法提出,保證思考的完善性。
(4)將問題解答小組成立。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成若干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在解題能力上具有相近性,同時對每個小組進行問題的分配,問題的提供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保證每組每周3個問題左右,讓各個組員借用課外時間展開探討和研究,每周在對還未解決的問題進行全班的綜合性探討,使學生的提問興趣逐漸提升,并體驗解題的快樂,提升自信,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內部競爭以及合作精神,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4 結語
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并且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方式和方法的應用,促進學生數學思維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為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糜紅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2):58.
[2] 盧海程.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2(8):70-71.
[3] 周立棟.學生數學意識養成教育—— 數學教育應有的價值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1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