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群星
摘 要: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解方程教學在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小學數據教學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還有利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對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要采用正常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對數學解方程的知識有著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本文主要對小學五年級數學解方程相關方法進行介紹,從而讓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方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81-01
1 提高學習效率,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的過程中,對五年級解方程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解方程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方程解析的方法和思想,使得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比較豐富的解方程經驗,這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而且為了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數學活動,將解方程的內容和實際問題向結合,這就提升了學生對解方程教學的學習興趣。
2 讓學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有關方程的解法
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內容所設計的基礎要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體現在等式的性質上;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對方程式的簡化,來達到解決方程的目的。而關于等式的形式,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讓學生對解方程的基本內容有著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還有利于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積累一些計算方程的經驗,為以后到數學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在現代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教材中,人們并沒有把解方程當中教學的重點,而將實際問題和方程的解決方法當中教學的主線,這樣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相關的知識可以進行自主的掌握。
另外,在對學生解方程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求學識對一些初步的解方程方法進行掌握以外,還要合理的安排練習實踐,從而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對解方程的方法進行熟練的掌握。其中主要的聯系方法有:第一,將同一種方程向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擴展,讓學識不同的節方程方法有著一定的了解;第二,將小數運輸融入到解方程當中,使得學生在解方程的過程中,其思想發生的了巨大的轉化,并且讓學生通過自己來對這些問題進行獨立完成。這樣就是得到學生的相關方法的解法和自身的拓展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就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解方程的不同思路和不同解法
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材中,主要是通過等式的性質來對房產的解決方法進行分析,比如,在對“2x+67-65=82-65”,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等式的性質來對其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對方程進行變形轉換,這樣比較使得方程的解決方法得當了進一步的簡化,還很好的將小學教學中其他的數學問題有效的融入到了其中,從而使得學生在新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對就數學知識進行了很好的鞏固。
能解方程和會解方程是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習能力。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教材提供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教師要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尊重他們所看好的策略和方法,從有利于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和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正確地對待學生不同的思考和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當學生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四則運算的互逆關系,將例解方程的過程由“2x-22=64”直接推出“2x=64+22”,并接著寫“2x=86,x=43”把方程解出來,教師對于學生這樣的思考和解法應給予充分肯定,而且要說明能解方程和會解方程是目的。
4 學會與學生進行交流
小學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思維分析能力有限,知識的接受能力均比較差.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采用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疏忽了對學生接受能力的認知,達不到教學應有的效果。筆者通過教學得出,學生對數學解方程知識的接受更傾向于交流式教學,傾向于對實物的認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使用實物進行教學。如在解方程的教學中,可以使用天平來進行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和教學思維能直觀的表現出來,天平的兩邊是同時發生變化的,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思路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再通過歸納總結實現與學生的交流合作,達到溝通教學的目的。此外,教師要學會適時進行啟發和引導,而不是花時間來講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嘗試來解決問題,通過進行互相研討,互相總結,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才能讓學生學習的印象深刻,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
5 解方程的過程要循序漸進
小學數學材中在解基本方程式時,要求對方程式先進行變形,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解題步驟進行省略。這就造成了兩個極端,有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書寫的解題過程過于冗長和繁瑣,解題等式忽長忽短,導致有的學生在解題時分心,抄錯數字,出現計算錯誤.如,2x+3=15,先寫成2x+3-3=15-3,再寫成2x=12,然后還要寫成2x÷2=12÷2,最后才寫成x=6,一道題在解題中要寫四步,極容易出現錯誤;而另外一些學生則在解題過程中,直接寫出答案,不能體現思考的過程。
6 降低難度、知識整合與靈活運用
新教材根據《標準》的要求,降低了難度,把解決應用問題和計算方法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由于小學生對正負數和分式方程的有關知識不太了解,因此,a-x=b和a÷x=b類的方程不適合在小學階段學習,故而教材將它們回避掉了。只出現了未知數x做加數、被減數、因數、被除數。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
7 加強練習,樹立牢固的解題思維
然而教師在小型五年級數據解方程介紹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強日常的基礎訓練意義,還要對解方程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進,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解方程基礎解法的同時,也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而且和不同種類的方程式進行接觸,讓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以保障學生在小學五年級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合理的應用所學的知識,來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
解方程和列方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相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來對對方程中所表達的現象進行權利的了解,積累相關的經驗,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就使得小學五年級數學解方程教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8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方程解決方法教學的過程中,對其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還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鞏固,這就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保障了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崔鳳蓮.對小學階段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冷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111.
[2] 顧志能.漫談小學解方程方法的教學[J].小學教學:數學版,2008(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