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男
摘 要:對于五年一貫制大專班的學生來說,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五年一貫制大專的學生前三年進行高中數學的學習,后兩年進行大學數學的學習,由此可見高中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在國家出臺新課標的宏觀環境下,大中專學校積極探索創新方法,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學案教學模式以新課標的基本思想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將研究對象定位于高中數學課程,將研究的重點定位于學案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因此,文章以學案教學模式的內涵為研究起點,并闡釋了學案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將學案教學應用于高中數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案教學 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84-01
1 學案教學模式的內涵詮釋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意義分析
1.1 學案教學模式的內涵詮釋
所謂學案,即教師以教學和學習雙重理論為總體指導,以二次挖掘教材和分析學情為基礎[1]。在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知識積累的多重約束下,將學習的目標、具體內容、總體要求以及學習方法等因素融入學習過程而編寫的一個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究的方案。
在教案與學案之間,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差異:教案側重于“教”,是教師的自用資料,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展以前無從知曉教師的實際教學意圖;而學案側重于“學”;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共享的教學資源。因此,相對于教案教學模式而言,學案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以學案作為教師的替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而教師負責提供相關的教學材料,依據接受的學生反饋,提出具體策略,進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推動學生利用學案和教材完成自主創新學習的教學模式。
1.2 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當前,隨著我國授課模式由精英式教育逐漸轉變為大眾化教育。立足大眾化教育,對學生自主學習性的培養方法則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由于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暴增所導致的教學內容繁多,與國家要求減少教學課時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出來,從而迫切要求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進行改革。高中數學教學不可單純的進行知識的教學,位于更重要地位的工作則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因此,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盡可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將學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總之,學案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提供便利性的因素的考慮,側重于規律性知識的傳授,進而要求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完成自主性學習。
2 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以高中數學教材“對數計算”一節為例,將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界定為以下幾方面。
2.1 創設條件、前期準備
在此環節中,首先,教師應為學生制定出明確的學習目標,此為學案教學模式的基本前提和首要出發點。在本節教學課程中,學習目標如下:(1)復習對數的基本知識,鞏固對數的書寫方法;(2)掌握對數的數學性質;(3)通過簡易對數式計算的學習,初步掌握對數式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其次,為學案教學營造適當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教師依據對學生自身能力的了解,將學生分為由3~5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并由組內成員推選出一名組長。教師從可用資料當中搜集出大量的教學資源,通過實際教學經驗,編制出符合教學實際需求、具有高度啟發性的優質學案,并且提前準備課堂教學所需的道具、模型以及多媒體設備等。
2.2 目標引導、依案自學[2]
由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應將制定好的學案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的適當時間范圍內發放到學生手中,使其能夠進行自主性課程預習。在課堂教學開展初期,教師花費1~2分鐘時間,通過預先準備好的材料、道具等,營造適當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學生需根據學案的內容,逐個條目對比看書,并圈出難點、疑點,此過程大約占課堂教學時間的1/4。
問題:
(1)假設a>0,a≠1,M>0,N>0,logaM+ logaN=log(M+N)成立與否?
(2)假設a>0,a≠1,M>0,N>0,logaM+ logaN=logMN成立與否?
(3)能否證明上述公式?
(4)計算lgtg1°·lgtg2°·…lgtg89°?
2.3 組織討論、疑點解答
當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階段結束后,教師將在此過程中搜集到的有關學生自學的全部信息進行歸類、總結,并一一標注于黑板,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自主性學習階段,可以清晰的抓住課程的學習重點:(1)對數的運算法則和實踐;(2)計算法則的推導及驗證。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置于主動的、核心的地位,引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并按照學案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營造出民主、和諧的分為,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并允許存在一定程度的“激烈爭吵”。教師也要在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幫助學生進行方式、方法的創新,同時了解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效果,依據實際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進度和走向,同時搜集課堂教學反映出來的信息,為下一階段的具體任務提供基礎數據。
2.4 精講點撥、總結達標
在小組討論環節之后,教師依據學生反饋回來的疑點、難點信息,進行歸類整體,并進行具體的靖江點撥,從而解答學生在自主性學習階段產生的疑惑,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系統性的掌握。此環節中的精講點撥與傳統意義上的講解存在區別,此環節的講解是在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小組討論基礎上開展的。同時,需要注意到:此環節的精講點撥應以前階段的反饋信息為基礎,盡量不要脫離自主性學習和小組討論,以便使學生能夠較為自然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要點,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并且產生深刻的印象。
2.5 課程小結
課程小結即要求學生依據學案的內容,將課堂所學知識整理成系統的、清晰地知識脈絡,并從中提煉出重點的、有價值的思想或做法,意在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以及獨立學習能力。
3 結語
數學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在數學課程中引入學案教學模式,是一項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本文從五方面闡述了將學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具體措施:“創設條件、前期準備;目標引導、依案自學;組織討論、疑點解答;精講點撥、總結達標;課程小結”。應用措施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麗波.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4):90-91.
[2] 馬秋英.高中數學學案教學反思[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