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新課程理念的好課,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做到符合學科特點、符合學生特點、符合教師個性,并進行科學化、藝術化和個性化的運用。因此,我們要在牢牢把握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這幾個方面的基礎上,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實質。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90-01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1]。
1 自主學習的涵義
關于自主學習的涵義,國內外的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眾多觀點雖然闡述角度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在此列舉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以弗拉維爾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監(jiān)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學習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主動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2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
2.1 自主學習隨意化
一堂課內,自主學習什么內容?在什么時間段內安排自主學習?課前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而我們的老師一聽到是公開課,不管三七二十一,碰到問題就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總認為這樣才體現課程改革精神,少了它就認為是傳統(tǒng)課,自主學習成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標志。因而一堂課內少則二三次,多則三四次安排自主學習。
2.2 自主學習的內容不合理
課堂教學只有短短45分鐘,因而課內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和合理性,要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哪些內容需要合作討論?怎樣合作討論?課前教師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不合理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2]。
2.3 自主學習時間不充足
既然是合作討論學習的問題,那肯定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歧義。學生年幼,思考問題的時間肯定要比成年人長,且思考之后還要組織語言進行匯報,所以要留足讓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然而我們新課程的課卻是另一番景象,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一兩分鐘之后,就要求學生回答,這怎能起到自主學習的作用呢?
2.4 自主學習中忽視了弱勢學生
在自主學習中,優(yōu)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現。他們承擔的任務更多,相應的發(fā)言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多。而弱勢學生則剛好相反,他們在小組中易受到忽視,成了永遠的聽眾和看客,坐在桑棗樹底下等棗子吃,而且是囫圇吞棗,人云亦云,永遠被動,永遠落后,“全員參與、全面提高”成為了一句空話。
3 提高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認知的主體,學生認知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改變以灌輸式、問答式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實施開放式、探究式教學,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全體學生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研究者[3]。
3.1 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共享自主學習成果
(1)民主。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以保護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甜頭。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認識和判斷問題,既不輕易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也要虛心地向他人學習,學會對自己的解題策略與學習結果作出適應的評價。
(2)互助。在自主學習中由于時間的限制,每個學生不可能對一個問題的各個方面都進行全面的思考,同學問的互相補充、互相幫助是共享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一個知識、一個問題在學生的合作互助下逐步完善,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學習成果更可信、更深刻。
3.2 優(yōu)化教育評價方式,促進自主學習成果共享
在教學中,不僅是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學生之間的真誠評價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進一步探索學習的勇氣與動力。教學中要優(yōu)化教育評價方式,促進自主學習成果共享,使學生在評價中學習、對比、反思、共享、進步。例如案例中,教材把15-8的計算方法歸納為三種:15-5=10,10-3=7;10-8=2,2+5=7;8+( )=15,15-8=7。其實,不管是生3還是生5,我們順著孩子的思維去想想,就會發(fā)現他們說得都沒錯。如生3所說15-10不就比15-8多減了2嗎,只要把15減10得到的5再還個2給它就好了。故可以這樣計算:15-10=2,5+2=7。同樣,生5的方法可以理解為[4]:15要減去8,而個位只有5,所以如果先用個位的5減的話還不夠3,不夠的3再用10去減就等于7。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往往會把一些生活中的東西應用于學習。案例中教師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內涵,沒有深入到學生內心深處,揣摩他們獨特的見解,保護他們脆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更談不上為他們今后創(chuàng)新性地自主學習保駕護航。
3.3 教師在傾聽和提問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
教師對學生中不那么正確的想法,也未采用當場糾正的簡單處理方式,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供學生參考,讓他們自己作出判斷和選擇。教師應該懂得,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建立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非常重要。的確,當學生在發(fā)言中出現錯誤或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太快地作出反應,也不應簡單地說“誰能幫幫他”,而應恰當地切入學生的討論,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弄懂道理,在討論中分享別人的收獲。教師在關注知識交流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間的相互理解與欣賞,注重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4 結論
從自主學習的角度,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作理念的闡述和操作技術的說明,以期在實踐中對合作學習正確理解與操作,切實改進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進而實現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 田德超.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研究[J].學周刊,2013(5):37.
[2] 吳廣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3(8):47-48.
[3] 龍華泉.探究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南方論刊,2013(S1):111-113.
[4] 張學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3(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