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霞
摘 要: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總結出在提高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上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豐富課程資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通過不斷提高自我評價和反思意識,來實現每一堂課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政治課堂 有效教學 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56-01
當前,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內心想學、愿學、樂學,這已成為全社會共識。但高中政治課很多人認為枯燥無味,這就更需要高中教師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成為有效教學的課堂。為此我們要關注教學效益,要有時間觀念和效益觀念,但是不能簡單理解為我們花了最少時間教了最多的知識,其實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我們教了多少知識,而是取決于學生在每一堂課的時間內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呢?
第一,要樹立一個理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從哲學角度講,“教”“學”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離開了“學”“教”就失去了意義。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過多的關注“教”,忽視了“學”,有時課堂甚至成為我們的獨角戲,而所謂的“學”不過就是學生上課聽聽講,畫畫書,課后背一背,久之厭煩。M·希爾伯曼曾在書中寫到:“對于我聽過的東西,我會忘記。對于我聽過和看過的東西,我會記得一點。對于我聽過、看過并問過問題或與人討論過的東西,我會開始理解。對于我聽過、看過、討論過和做過的東西,都會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對于我教過另外一個人的東西,我會掌握”。可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是多么重要。
第二,我們要豐富拓展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學生覺得我們政治教材太枯燥,假大空,厭學。為了解決這個思想誤區,我們要主動開發課程資源,挖掘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有關的新聞、圖片、影視作品等資源,并努力把書中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中。而學生一方面是學習主體,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挖掘學生資源,更有說服力,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政治就在身邊,不假也不空。比如必修三,枯燥的講解不能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那么完全可以發揮學生的作用,讓他們搜集身邊素材,融入自身感受體驗。曾經有位學生把自己及親朋旅游中拍的有關古建筑的照片制成幻燈片,在課堂上展示,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意識,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自然的增強了文化自信。再比如新聞中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今年10歲李某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劇情做“綁架烤羊”游戲,導致原告兄弟倆被嚴重燒傷。法院認為,《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制作發行方應當主動嚴格審查、過濾未成年人不宜的情節和畫面,并負有提示風險、警戒模仿的注意義務。而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仍存在暴力情節和畫面,對本案未成年人的行為認知產生了不良影響。雖然該片的制作、發行經過了行政許可,但實際造成了損害的客觀后果。因此,與該后果存在法律因果關系的廣東原創動力公司,應當承擔15%的責任,賠償3.9萬元。我覺得可以把這個案例拿過來,應用必修一企業的經營,應用必修三文化產業如何發展,如何走出國門?應用于必修四聯系具有普遍性,這樣將教材原理融入生活題材,豐富教學內容。
第三,我們應當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按照哲學觀點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較難的知識,學生思維難以達到那種高度的知識,我們仍可采取傳遞—— 接受式,但不適合總用,否則就是滿堂灌。M·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 5%,學生閱讀—— 10%,視聽并用—— 20%,教師演示—— 30%,學生討論—— 50%,學生實踐—— 70%,學生教別人 —— 95%。所以傳遞—— 接受式已不是好模式。我們對難度較小而學生又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采取自學輔導式,而對于課堂時間寬裕的內容我們可以采取探究式,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提煉觀點,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培養了民主與合作的精神;課堂中,為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可以設置教學情境,即所說的巴特勒學習模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知識觀點,而范例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原理規律性的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第四,在教學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評價指引能力。結業和升學考試是高中學習成績的重要方式,但在這里我們只談課堂上的評價。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對學生肯定與否定,而是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評價中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而不是敷衍一句了事,努力發現其中的閃光處。一方面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是否準確評價;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進行評價。比如“雖然你回答的還不完整,但已經很優秀了”,“你馬上能想到這個知識點,可見你思維敏捷”等。鼓勵性評價就像春風,能幫孩子樹立自信。
第五,有效教學的具體落實,要體現在每一節課上。應當從課前有效備課,課上有效組織、課后有效作業開始。在課前,就應當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設計好明確的教學目標,想好每個知識點都如何突破,用何種方法突破,設置什么樣的情境,用什么樣的范例,也就是要做到目標有效,教法有效。課上要有效組織,語言精練準確,邏輯性強,不能因為我們的啰嗦擠占時間,要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營造民主課堂,鼓勵學生參與,這也需要搞一些小組交流討論等形式,但問題是常有一些突發事件發生。比如,有的同學偏激,我曾經遇到這種情況,有位同學家長上訪又被截訪,因而十分偏激,對于講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時,一定要發表自己偏激的看法,最后總結:“書上都是騙人的”;還比如有的同學借討論之機開小差,這時我們要積極干預。一方面對學生要進行正面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將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教學活動上。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課后要進行有效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貴在精不在多。大搞題海,量多而又類型重復,只能使效率降低。就課后作業設計而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而在假期里,可以設計開放性的作業,例如:可以布置政治小論文、社會調查等作業,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能力。
第六,做一名有反思意識的教師。古人早就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可見反思重要。每一堂課后我們都應反思:這堂課是有效教學嗎?還有什么方法更有效?我在哪個環節還存在缺陷?同時應抓住學生課后反饋回來的信息及從作業中反映出的信息,不斷改進。每一天都記錄反思,相信不斷積累,定會有所提高。
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我們在理論上不斷探索,在教學中敢于實踐,做有先進理念的人,上高質量高效益的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
[2] (美)希爾伯曼,著.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M].陸怡如,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