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忠
摘 要:體育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之一,之所以將體育課納入中小學國家體育課教學大綱,緣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的民族體育思想。1916年,毛澤東撰寫出《體育之研究》,并發表于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雜志,文中明確提出:“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李堅柔奪冠之于中學體育價值評估的多元啟示,恰基于對中學體育價值評估標準現實尷尬的客觀反思。
關鍵詞:李堅柔 奪冠 中學體育 價值評估 多元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56-01
2014年2月13日晚索契冬奧會上,在女子500米短道速滑決賽中,中國隊員李堅柔在其他三名選手摔倒的情況下,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本屆冬奧會的第一塊金牌。職業使然,基于多年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實踐及思考,本文僅就李堅柔奪冠之于中學體育價值評估的多元啟示探析如下。
1 中學體育價值評估標準的現實尷尬
中小學體育課的設立,緣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的民族體育思想,開國領袖毛澤東即為這一民族體育思想的倡導者,他從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高度,深刻揭示了體育的強國、強民功能,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基本方針、政策,為中國體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早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就學期間,毛澤東就從振奮民族精神的基點,提出體育是改造中國與世界不可缺少的方面,并萌發健身強國的想法。1916年毛澤東撰寫出《體育之研究》,發表于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雜志,文中提出:“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指出國要強,民必壯。而民要壯必須祟尚武風,認為體育的作用在于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
一句“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讓后人理解了青年毛澤東對體育的酷愛——堅持爬山、游泳、日光浴、冷水浴、露宿、長途旅行,且賦詩言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建國后,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的體育運動思想,意在增強人民體質、促進身心健康,奠定了中小學體育課的基石。耐人深思的是,應試教育背景下中學體育價值評估出現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無奈與尷尬。
2 中學體育價值評估的索契多元啟示
中學體育價值評估,是依據一定標準、程序與技術手段,對中學生體質狀況做出的綜合判斷。姑且不計該標準的“與時俱進”,單就為達標而教就有違中學體育的內在要求;索契李堅柔奪冠之于中學體育價值評估的多元啟示,恰基于個中的逆向反思。
2.1 夢想引航,堅定信念
“夢想是生活的航標。”每人都有夢想,夢想一旦鎖定,就應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奮斗。遺憾的是,這一道理踐行于青年人的足跡時,往往由“立長志”變成了“長立志”,以致哪個志向都半途而廢、一事無成。10歲開始練滑冰的李堅柔,母親是會計、父親是木工,在冰場上滑了18年后,25歲才出現在國際賽場,28歲才首次參加奧運會。其成功奪冠看似幸運,但若沒有終極青春、圓夢金牌的宏遠之志,以及多年的艱苦訓練,斷無當下的成功。可以說,是夢想與信念,鑄就了李堅柔的成功。
2.2 憂國之憂,立志報國
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開篇寫道:“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可見青年毛澤東的體育思想遠超個體意志,而是放眼整個中華民族。李堅柔奪冠昭示:體育運動只有融入國家、民族的命運,才能獲得深廣的基礎和巨大的活力。換言之,個人的理想惟其與國家、民族相系,方可成就一番輝煌業績;僅為一己之利,即便再努力,不過是一己之榮、一時之利。
2.3 逆境不餒,把握機遇
人的命運由若干機遇連結而成,人生的拐點主要在于人的機遇意識:有人坐失良機;有人則抓住甚至是創造機遇。機遇的出現,雖有其偶然性,卻以必然性為前提,兼具勇氣、睿智、才能,機遇自會不期而至。誠然,處身逆境還須等待、忍耐,但不是消極的等待與忍耐,而是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己。1973年2月鄧小平復出回京,毛澤東問他這些年做什么時,鄧答道“等待”;李堅柔的拐點是索契,卻奠基于心血與汗水的持久付出。
2.4 淡定睿智,從容應對
起跑時,李堅柔因為道次原因被甩在后邊,在前面三名隊員你爭我奪、相互糾纏之際,她卻淡定地保持著距離,可謂待機超越;進入彎道后,限于冰面、轉彎及側蹬用力等因素,就在第二名隊員瞬間滑倒,并將第三名隊員帶倒,暫列第一位的韓國名將樸升智連帶受牽,也仰面摔倒。剎那間,李堅柔睿智地躲過此劫,抓住戰機猛然越前,盡管摔倒的三人頑強站起,繼續追趕,但這幾秒的差距已然難以挽回,加之李堅柔既穩且快,沒再給她們以絲毫的轉機。人生如賽,輸在起跑線上固然可嘆,但不要著急,實力差不多時心態更重要,你可能一直落后,但依然有機會笑到最后。
2.5 贏在自信,貴在堅持
如李堅柔放棄了堅持,也許了無去索契的機會,就不可能有預賽、四分之一決賽及半決賽,更何談決賽?恰是這種堅持,在前面三個對手相繼摔倒的一剎那,李堅柔確信奇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堅持緣于自信,奪冠后新華社記者尖銳地問李堅柔:“如果周洋參賽,你覺得自己還能拿到冠軍嗎?”李堅柔回答:“其實很期待她能夠參賽,不過我相信就算她這次出現在賽場上,最終拿到金牌的還會是我。”如是自信,使人念起荀子的名句:“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3 結論
鄉鎮中學體育價值評估標準的現實尷尬,既有大背景的共性無奈,也有小環境的堅守與作為。中學體育教師的使命,不僅要傳授好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機智、勇敢、頑強、靈敏等意志品質,尤其是從人生之路的視角領悟體育之于人生的多重啟示。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趙祖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德育評估思想[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9).
[3]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