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
摘 要:伴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隨之而來的是高校學生語文水平的普遍下降,無論什么專業的學生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言語表達上的缺陷。在高職院校中語文教學越來越變得邊緣化,尤其是在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精神境界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民族精神、民族人文的弘揚。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重新考量大學語文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強化母語教育,對大學語文教學進一步深化改革,是當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人才培養;大學語文;高職院校;現狀;改革對策
語文作為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工具,很早就被作為基本學科在高等院校中開展學習。但是,在現如今的網絡時代沖擊下,語文教學承受著來自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雙重攻擊,導致大多數學生在語言的表達能力上都存在著缺陷。所以,對高校中大學語文的地位必須提出新的認識,探索新的語文教學方法,從而能夠真正體現出大學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培養新時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術的綜合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日益邊緣化。現如今,全社會都在提倡要關注人文教育,但是在各大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的地位卻被不斷削弱。特別是一些以理工科而出名的院校,有的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放在首位,而并不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課程的設置上,和人文教育相關的課程被縮減課時,來為專業課騰出更多的時間。
(2)學校以及相關部門不夠重視,課程沒有權威性。大學語文對學生的要求比較低,上課比較松散,和政治理論等基礎課程相比,無法給學生帶來相應的學習動力和壓力。同時,它又缺少專業課的“實用性”,所以得不到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長期下來地位就會越來越低。
(3)教師隊伍不穩定,課時較少,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相對于專業課的老師而言,語文老師的安排好像未過多考慮專業知識及技能,學校在教師的安排上不穩定,有很大的隨意性。同時,有很多老師認為,大學語文的教學很難看出成果,學校也不夠重視,對他們以后評職稱有很大的影響,而不愿意從事語文教學。并且,學校分配給語文教學的課時太少,往往很難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高職院校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容樂觀。大學語文沒有考試的壓力,基本屬于開放性的課程,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其沒有學習的興趣。這就帶來了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缺失;缺乏思辨能力,對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畢業之后疲于應付求職時的面試;缺乏應用寫作能力。
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對策
(1)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以前大學語文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無法對學生起到有針對性培訓和激發學習熱情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進行大學語文學習,學校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設置不同的課程。例如,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累積,提升人文素養,可以開設中外名著導讀的相關課程;為了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可以開設口才培訓、情境模擬等課程,有針對性地鍛煉交際能力。另外,在語文教學中還要引入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的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對于古文、戲曲等,采用多媒體技術,從聲音、視覺等角度進行剖析。在講到有歷史背景的文章時,播放那一歷史時期的紀錄片,加深學生對歷史背景的理解,增加情感體驗。同時,語文的教學同樣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通過舉行辯論賽、創辦校報校刊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閱歷,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在高校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創新意識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只有有相當程度的知識累積,才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對發生的意外狀況作出合理判斷,這就要求要注重理論知識的累積,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對文章進行講解時,要多讓學生進行思考,提出想法。比如在對一篇文章進行講解時,老師要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全面分析,包括:文章的思想內涵、寫作的時代背景、藝術特色以及遣詞造句等,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思想認識度。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了解,鼓勵學生多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和不同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3)著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語文教學包含了聽、說、讀、寫等很多的感性體驗,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型人才的大方針。在教授基本的語言知識點時,開展一些辯論賽等,提高學生實際靈活應用能力;在進行應用文的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寫,模擬不同的人物、身份,寫不同情境下的應用文;同時可以在學校模擬一個小型的人才招聘會現場,讓學生去體會不同場合使用不同語言的意義,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4)融入職業理想教育。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利用好相應的、富有內涵的文學作品,積極引導,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去自主體會職業道德的意義和原則性。但是,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有限,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優秀學習資源的補充,推薦好的課外閱讀書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加知識的累積、樹立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
總結:面對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雙重沖擊,必須重新認識大學語文教學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地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實際應用水平、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新時代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術的綜合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其過程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任重而道遠,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轉變教學理念、提高重視程度、注重實踐應用、采用新觀念新方法等,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莉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
2010(27).
[2]馮平.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
2012(23).
(內蒙古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