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煜璇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效運用實踐活動,在課內外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平臺,并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經歷數學過程的機會、空間和時間,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真諦,從而使數學課堂精彩無限。
關鍵詞:初中數學;實踐活動;做中學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觀,同時也倡導“教學做合一”。這些觀點和理念在中小學數學中尤為重要。中小學生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喜歡問為什么等。因此,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加實踐環節,讓活動促進數學的學習和教學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實踐意義。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初中數學教學應增加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在活動中探究數學的意義和數學的“理”,在活動中創新學習,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真正凸顯教學做合一,實現做中學數學,以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一、激發學生“做”數學的興趣
學生只有想學、樂學,才會 “樂此不疲”。
(1)游戲法激發興趣。要激發學生實踐活動的欲望,游戲法是不錯的選擇。如在七年級學生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好動、喜歡玩、數學運算能力較差等因素,設計“20點游戲”。游戲的規則是:每一位學生從撲克牌中抽取4張,A是1、J是11、Q是12、K是13,紅色的記作負數,黑色為負數,學生隨便采用什么計算方法,加、減、乘、除等任意選擇使用,只要結果等于20就可以,看哪位同學先算出來。開展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小組內進行,也可在全班同時開展,學生玩這種游戲,不僅滿足了學生玩的心理,還實現了“玩中學”之奇效。這種游戲經常開展,在課上、課外等經常性開展,對學生提高運算能力很有幫助,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爭強好勝的心理和享受成功的樂趣。
游戲法的活動在初中數學中很多,如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摸骰子”游戲等,通過這些游戲,能促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在親身體驗中學數學,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趣味無窮,既體驗了學習的成功,又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2)故事法激發興趣。數學是嚴謹性、邏輯性強的學科,對于學生而言,大多數學生數學不夠理想,不是運算能力不強,就是空間想象能力差、思維不夠敏捷,從而對數學敬畏三分,認為數學難,難比登天。要解決這一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游戲法、故事法、競賽法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數學教學中,可以借鑒、引用的故事很多,如“七巧板”的來歷、“棋盤上的學問”等,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奧秘的興趣。數學家的故事也數不勝數,如祖沖之、陳景潤、華羅庚等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激情,拓寬學習視野,豐富學習內容。
如學習“有理數”時,可結合《有理數的由來》的故事:有理數源于數學史上的概念,是整數a和非零整數b的比值,即a/b,希臘人認為是“成比例的數”。到了中國,翻譯為“有理數”不是中國人的錯誤,是由中國傳到日本,日本學者在翻譯理解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日本學者沒有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而是直接翻譯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后又傳到中國,繼續延續錯誤。借助這個故事,可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拓寬他們的視野。
二、情境創設,溫故知新
學習“普查與抽樣調查”時,情境法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參與活動。
如用多媒體呈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調查,如燈泡的使用壽命、長江中的魚數、全班同學觀看“6+1”的收視率”等,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會時時刻刻遇到各種數據,這些數據蘊含著許多信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作出正確的推斷和合理的決策。對于數據的調查有兩種方式,一是普查,一是抽樣,二者各有利弊,在生活中,有的適合用普查,而有些情況只能用抽樣調查。如一批燈泡的使用壽命,不可能一個個去實驗,因為這樣的調查帶有破壞性;長江中的魚兒也不可能一個個都捕撈上來,因而只能用抽樣調查。而全班同學對“6+1”的收視率適合普查。緊接著提出問題:普查和抽象調查的結果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討論、探究,進而提出活動:請課后設計問卷,調查全班46位同學喜歡數學學科的情況。有了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基礎,這個活動利于學生有效運用調查方法進行有意義的活動,并通過活動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做中學、做中用的目的。
三、巧妙設計,促其創新
在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活動方法,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創造力和創新意識有其必要性。
如學習“生活中的平面圖形”時,設計富于創造力的活動,彰顯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利用圓和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等,構思出熟悉的生活情景,并設計出精美的圖案,然后附上簡短的解說詞。課堂上,學生們的精彩表現使課堂真正動了起來、活了起來。有的同學拿出自己設計的圖案,長長的方形池塘中,清水泛著漣漪,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著;一位女同學構思、設計了思念媽媽的杰作:卡通式的一位女孩,雙眼噙滿淚水,手捧一封書信,寥寥數語,盡是不盡的思念,書信中一顆心兒在哭泣,“媽媽,你回來吧,我想你!”的解說詞,讓人看了無不為之而動容。
這個活動,既實現了活動為主題的數學課堂,又通過活動,打造了有創意、有新意的數學課堂,更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這個特點,利用情境法、游戲法等激發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活動任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活動的意義,學會創新學習,在做中學數學,實現數學課堂和數學實踐活動的完美整合,打造以活動為主體的數學課堂,從而培養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永.淺談初中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
2012(10).
[2]魏宏哲.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
2012(7).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安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