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本文詳細論述了大班額條件下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實踐研究,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所需要遵循的原則,然后提出了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可靠性的策略。
【關鍵詞】大班額條件 小學數學 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54-02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在布置練習方面,很少顧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以及個性發展的差異,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學生“平等”地完成老師每天所布置的練習題。這樣,學習好的學生就會感覺“吃不飽”,水平一般的學生難于提高,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是“吃不了”。練習中經常出現抄襲、馬虎應付、不能按時完成等現象。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甚至產生了厭煩或反感心理,學習成績無法大幅提高。
數學課外練習要力避重復性、防止單一化、克服封閉性,精心設計與安排訓練內容,充分發揮數學練習的功能。設計時要注意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點與關鍵、合理搭配題型 ;要強化習題的趣味性與訓練性、層次性與全面性、探索性與開放性 ;要研究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所遵循的原則,使學生在進行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練習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所遵循的原則。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各種原則,把握其內涵和規律,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
1.規律性原則。練習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因而練習的設計必須符合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年級的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要求,要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 ;必須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
教學“圓周率”時,不妨課前讓學生各做一套直徑分別為2,3,4, 5(厘米)的圓形硬紙片。上課時,讓學生將這些紙片分別在 20 厘米的刻度直尺上滾動一周,依次記下數據。然后要求學生想一想,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引導他們發現 :每個圓的周長總是該圓直徑的 3 倍多一些。此時,再給出“圓周率”的概念,進而導出計算圓周長的公式。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實踐導出的概念或公式,印象深,記得牢。
2.層次性原則。練習的設計要遵循 :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去安排。比如就某個知識點設計三個層次的問題 :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練習的題型、內容與教材上的相似,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可 ;對于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練習的題型、內容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加以變化,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后,能將課本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較靈活地處理問題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練習的形式內容可以更加豐富、開放,增加難度,讓他們走出課本,自主探索、融會貫通相關知識。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層次的練習,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層次性練習,有利于避免“一刀切”,既能減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壓力,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又能讓各層次學生在“闖關”中體驗到量力而行、挑戰自我的成功感。
3.針對性原則。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這兩個方面去考慮,要克服不從客觀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做法,做到有的放矢。練習的程度和數量也要針對不同學生的需要。
教學“帶分數減法”,如果學生對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需要從整數部分里“退一”化成分數,再和原分數部分合起來的這一過程掌握得不熟練,可以多安排學生對分數部分是異分母帶分數減法的計算。過程掌握得不熟練,就要突出先通分,然后再看被減數分數部分夠不夠減,再確定要不要從被減數整數部分“退一”的練習,并強調要完整地書寫計算過程。
數學練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練習設計是否有針對性、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聯系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練習,既要整體考慮練習的形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真正意義的“輕負高質”。那么,怎樣的數學練習才能使學生覺得既有趣又有效呢?
1.在“點”上突破,設計迷惑性練習
所謂的“點”,指本單元或本章節的知識要點。針對學生必須理解掌握的這些重、難點,教師可適當設計一些迷惑性練習,即一種能掩蓋知識的本質特征,易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的練習,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在“巧”上探索,設計隱蔽性練習
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盲目地練是低效的,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得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們也可設計一些帶有隱蔽性的練習,即將一種問題涉及的圖形或數量,賦以某種隱蔽的特殊(數量等)關系的練習,以激發學生追根尋底的積極性。
3.在“趣”上調控,設計誘導性練習
課堂練習不能只重數量而輕質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工夫。如果練習缺乏精心設計,只是不斷重復,最終只是增加學生的負擔,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后,這時教師不能只關注習題的本身,而應設計一些新穎的、趣味的、具有挑戰性的練習。如可設計一些誘發性練習,它是一種抓住知識的本質特征設計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
4.在“展”上延伸,設計開放性練習
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綜合地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題目,來滿足學有余力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探索精神。這種高層次的練習,既可拓寬學生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此可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開放題的練習有利于改變學生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學習數學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應用數學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必須進行多樣化的練習設計,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發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