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PDCA循環構建高職院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實現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通過建立改進系統、完善系統來最終促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持續有效的運行,實現階梯式循環上升。
【關鍵詞】校企合作 PDCA 教學質量 監控 保障體系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項目號為D/2013/03/111。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231-02
一、引言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16號文中強調“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目的,將知識的學習和就業崗位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PDCA循環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建立建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性舉措。為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運行,培養出適應當前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建立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評價關注技能訓練,更注重過程評價。
(一)目標計劃——PLAN
目標計劃是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核心部分,是培養適應當前社會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構建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頂層設計[1]。人才培養方案體現了教學的目標,對最終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為達到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通過開展專業行業調研,了解掌握專業行業的最新動態,召開企業專家指導委員會,把握專業定位,從而制訂出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實施保障——DO
工學結合育人模式是高職院的教學特色,其獨特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培養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可遷移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頭、心、手以及其他感官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教學按照“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實施,在完成企業的真實項目中學習,在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問題中提高能力,在參與項目改造中增強創新素質。CDIO、學案導學教學[2]等一系列工程能力培養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在高職院已日趨成熟。
工學結合的育人方式是高職院的教學特色,通過實施學案導學(做),采用靈活性強的活頁學案導學導做,徹底打破原課程的知識體系,重構按工作崗位任務要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培養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可遷移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頭、心、手以及其他感官的全面發展。
(三)檢查評估——CHECK
建立規范的專業評價運行體系,健全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機制。通過校級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各二級院、系的教學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充分發揮評估的導向、促進和激勵作用。教學質量檢查評估系統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子系統,也是構建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
首先,建立校、 院、系、教研室四級督導體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3]。學院把握大的指導思想,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標準并下達院級教學質量督導組。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小組依據校級指標體系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工作。系教學質量評估小組按照二級學院的指導意見開展自我評估,并指導教研室專業評估小組開展工作。
其次,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構建督導、學生和企業專家三維評估機制。教學督導組、學生以及企業專家分別代表著三方不同的利益,在進行教學質量評估的時候從不同角度進行,教學督導人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并對評估工作熱心負責,保證了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學生評估主要是對教師教學的具體分解,是評價教師教學行為及學生對教學效果的主觀感受。企業專家參與學校教學,從企業、行業角度來進行評估,更體現專業性和科學性。
(四)總結改進——ACTION
PDCA循環是一種科學的工作程序,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模式,是人們辦事規律的科學性總結。基于PDCA循環構建高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根據社會需求和高校內部管理要求,明確辦學思想、確定教學質量目標,以保證教學質量監控文件的實施為主要工作目標,建立資源優化配置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文件實施體系。教學質量監控效果可以通過教學質量監控結果測量和評定體系表現,同時,通過建立改進系統、完善系統來最終促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持續有效的運行。
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大環套小環,一環扣一環,互相制約,互為補充的有機整體。上一級的循環是下一級循環的依據,下一級的循環是上一級循環的落實和具體化。同時,每一循環都會對目標和內容進行更新和修改,實現階梯式循環上升。
三、運行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注意點
(一)“以人為本”是運行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前提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所謂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創業素質,使學生今后在社會上工作、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更加體面。
(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運行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關鍵
校企合作不僅能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而且實現高職院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堅持校企深度合作,堅持讓學生在企業的生產現場學習、在真實的項目中學習,讓學生自主完成項目任務、自主管理工程項目、自主評價工程項目,培養出名副其實的“卓越技師”[4]。
同時,工學結合的育人方式是高職院的教學特色,通過實施學案導學(做),采用靈活性強的活頁學案導學導做,徹底打破原課程的知識體系,重構按工作崗位任務要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培養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可遷移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頭、心、手以及其他感官的全面發展。
(三)雙師隊伍是運行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保障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師能教學、能生產、能研究,滿足了高職院校教學的基本要求。現在推行的不脫離企業的“不斷型”雙師,與企業真正是“一家人”,教師編制在學校,人在企業,只在特定的教學時段在學校的實訓基地或企業的生產車間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我院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三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強調教師作為學生人生導師的特殊地位,保證了未來工程師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同時,教師在服務地方企業中形成的應用型研究能力,又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產品升級和項目改造,實實在在地幫助了企業,成為企業技術研發的核心。教師的企業產品研發的實際經驗又成為教學一線活生生的教學案例,實現了學生課堂上就能接觸到真實的企業產品,并能夠在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指導下仿制或創新性地設計、生產新的產品,這些學生的設計或改進的作品又成為教師在企業技術產品創新的源泉,形成了教師、學生、企業三方同贏的良性循環,保障了學生作為未來工程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運行效果
經過幾年的時間,我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已趨于成熟。基于PDCA循環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重視過程質量控制和結果質量考核,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我院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
近幾年來,根據專業調研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各企事業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實踐技能等評價較好。同時,在2013年省教育廳對我院進行的第二輪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中,評估專家對我院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和人才質量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祁克順.基于PDCA原理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20):69-71.
[2]劉華,王曙東.“學案導學”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
[3]李明.基于多理論視角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3.2:17-19.
[4]王建明,秦曉.高職院校實施“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探索[J].山東紡織經濟,2013.10.
作者簡介:
秦曉(1980-),女,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研究、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