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審計工作的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直接決定了國家財政的發展。全面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防范是政府機關工作重點,也是處理好與市場經濟關系的關鍵。但是審計質量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要想真正提高審計的質量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文中會介紹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原因,重點指出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審計質量控制 風險防范 影響因素 具體措施
一、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
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影響審計質量的本質原因,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直接決定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目前大部分審計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僅僅具備會計知識,沒有系統學習審計相關知識。高素質的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還需要學習最新的管理知識和科技知識,為今后的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用會計知識解決審計工作,知識結構比較陳舊,相對單一,整體上應對復雜審計局面的能力比較弱,導致審計的風險系數增加。專業的審計人員應該客觀公正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按照規范開展審計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審計質量和風險。
(二)審計部門的風險管理水平低
為了保證國家的健康發展,審計部門需要加強對各級政府機關的監管,審計的內容也在不斷擴大,這大大增加了審計人員管理的難度。由于工作任務量大,人手少的緣故,審計部門的管理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導致很多工作人員不能嚴格按照規定辦事,審計質量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例如,很多審計人員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忽視了約談這個環節,只是簡單通過檢查賬簿的方式來了解被審計單位情況,這樣的行為不僅違反了紀律,還增加了審計的風險,降低了審計的質量,造成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審計部門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缺乏強有力的管理
加強審計工作管理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監管部門需要重視審計人員日常工作的管理,只有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管理,才能避免出現審計質量問題,審計質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目前審計部門缺乏完善的責任管理制度,大部分的審計工作并沒有按照責任管理制度進行,審計人員缺乏風險意識,沒有從實際出發來解決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在提高風險系數的同時也無法保證審計的質量。
二、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審計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意識
審計人員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審計工作的質量,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意識主要是提高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的自我規范,對自身工作樹立正確的認識。要想真正提高審計質量,需要從審計人員抓起,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和風險意識。具體的做法有以下三點:一是審計人員應該重視日常工作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規范指導開展工作,不能因為個人因素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將風險意識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二是樹立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觀念,由于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對于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有很高的要求,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客觀是基本的要求;三是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審計部門應該根據審計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培訓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基本的審計知識,還需要結合管理知識和科學技術來促進審計人員的全面發展。審計人員也要在工作之余加強自身的學習,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實現個人價值。
(二)建立科學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防范體系
1.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增強審計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工作不僅需要高效的組織體系,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一是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度,對于審計工作有明確的獎懲說明,一方面能夠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是規范行為,減少工作中的失誤;二是建立評估體系,評估的主要對象是審計的內容以及方式,審計部門是否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工作,審計的方式是否能夠獲得預期的效果。
2.審計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要始終貫穿整個工作。首先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工作的性質和內容有詳細的認識和了解,合理調配資源,實現審計隊伍的專業性和知識性,審計人員之間要學會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其次是項目的選擇,制定審計計劃之前應該仔細調查被審計單位的情況,確定審計的項目、內容以及目標,便于具體審計工作的開展。審計工作計劃中應該明確指出工作的重點,這樣才能調配資源,制定具體的審計程序。審計工作中要嚴格按照工作重點的要求進行,審計人員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加強審計人員直接的交流和溝通,分享工作想法和建議,以便制定出更好的審計辦法,在審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找到問題的根源并采取具體的措施予以解決;最后是報告的質量,審計工作結束后需要以書面的形式闡述審計的具體情況,報告是審計工作質量的直接體現也是關鍵。審計人員要反復核對報告中的問題、數據是否屬實、調查依據是否全面、采取措施是否得當以及報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
(三)加強內部的管理
加強內部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組織機制,對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控制程序、評估工作、質量標準以及處理質量等進行正確的指導,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是開展審計質量控制的基礎和前提,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制定的標準來檢測自身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一旦發現工作中存在問題可以及時調整。要落實質量控制制度的實施,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激發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評估體系是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獎勵制度來限制審計人員的行為,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發現問題,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審計單位還要加強法制化建設,重視審計過程中法律和法規的應用,適當時候還可以實行跟蹤檢查的方式,直接到被審計單位開展調查工作。
三、總結
總而言之,審計質量控制和審計風險防范相互影響,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可以大大降低審計中存在的風險,加強質量控制和風險防范并不僅僅是一個管理手段,還是工作人員思維觀念的轉變。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需要高標準、高質量以及高效率得完成審計工作,分析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根據實際的需要不斷創新審計辦法,全面控制和規避風險。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審計人員更要重視自身能力的提高,將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觀念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王娟.淺議審計質量控制與審計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3(16).
[2]段海蓉.淺談審計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J].經濟師,2010(8).
[3]王昌令.跟蹤審計質量控制與及風險防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4).
[4]栗廣宇.探討跟蹤審計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