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中就必須要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環節十分關鍵,并且直接關系到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成功的課堂導入可以將學生迅速帶入學習狀態中,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分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積極作用,并探討了將課堂導入策略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方法,以此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導入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67-02
0.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高中學校的歷史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將課堂導入策略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可以創造一個好的課堂教學開端,也可以激發的歷史學習興趣[1]。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改的內容,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將課堂導入策略充分應用到教學中。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綜合運用講故事、設問等課堂導入策略,以此提高課堂導入的效果,保障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文根據高中歷史人教版的教學經驗,對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積極作用
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2]。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段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聯系教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達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為了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課堂教學而在正式授課前插入的導入語,這就是課堂導入策略。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課堂導入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并為學習新的知識做鋪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2)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可以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為課堂互動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應用課堂導入策略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一些問題,首先課堂導入應該符合實際需求,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為目標。其次,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合理安排課堂導入的時間,一般在正式授課前預留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大多不在授課過程中進行,如果一堂課中上下兩部分的關聯內容較少,這個時候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進行導入。所有的課堂導入策略都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只使用一種導入策略,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導入策略,做到靈活運用以活躍課堂氣氛。
2.將課堂導入策略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方法
2.1復習導入策略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將舊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體現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并進一步引出新的知識點,做到溫故知新,這樣可以在歷史知識點講解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必修一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時,可以向學生講解西周王朝立國的基礎就是分封制,西周天子統領著所有的諸侯,而諸侯為周天子的臣屬,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西周的諸侯分封制和宗法制互為表里,均有相同的政治性質。但宗法制側重于嫡長子繼承王位,目的是促進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教師通過上述導入語,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宗法制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將知識點有效銜接起來了,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之間的因果聯系。
2.2講故事導入策略
在剛上課的幾分鐘內,很多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狀態,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充分運用歷史典故,注重故事的生動性,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說:“在講課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樣學生因為期待會迅速安靜下來,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將故事的導入和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講人教版必修一第11課《天平天國運動》時,在正式授課前可以講與天平天國首領洪秀全相關的典故故事;在講人教版必修一第5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木馬計”的故事,之后引出古希臘和小亞細亞特洛伊人之間的戰爭等等。這樣通過生動形象的歷史小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3多媒體導入策略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高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配備齊全[3]。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多媒體設備,如可以應用圖片、視頻和歌曲等多媒體導入方法。在授課前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播放與教學相關的視頻等,達到渲染課堂教學氣氛的目的,并通過這種形象直觀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例如,在講人教版必修一第10課《鴉片戰爭》時,可以首先播放圓明園的相關視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講人教版必修一第13課《辛亥革命》時,可以播放一段武昌起義的相關視頻資料,通過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蕩氣回腸的英雄氣概,并激發學生高昂的情緒,渲染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情緒中進行歷史學習。
2.4設問導入策略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并在正式授課前提出問題,之后和學生一起探究原因。首先在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過程中提出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問題是否具有深度和新意,并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其次,應該和教學重點有效結合,盡量選擇教學中最能吸引學生的內容進行設問,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講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前時,在授課前教師可以設問:“大家小時候都看過《白雪公主》這個童話故事,但你們知道它們來自哪個國家嗎?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你們知道奧運會的發源地是哪里?”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設問導入的方法,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給學生制造了一種懸念,讓學生產生了強烈希望找出答案的愿望,以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3.結語
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具有多種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課堂導入策略,不能局限于一種模式,綜合運用復習導入、講故事和多媒體等導入策略,發揮課堂導入的積極作用,以此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武肖生,魏清.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2012(08).
[2]喬芳.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如何實施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7).
[3]高銘.淺談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新探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