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要】許多學生在作文中,表現為“四沒有”:沒有生動典型的素材,沒有生動形象的表達,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沒有聯想想象的放飛,作文沒有新意枯燥無味。究其原因,不是現代學生缺乏生活,而是缺乏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多觀察,多感悟,勤思考,常積累,才能讓學生筆底涌波瀾,寫出新穎、有血有肉的文章來,使生活真正成為永不枯竭的源泉。
【關鍵詞】生活 感悟 創作源泉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81-01
“愁綱愁線愁情愁理愁眉苦臉愁斷肝腸”,這是不少學生怕寫作文、厭寫作文的真實寫照。究其原因不僅僅是缺乏生活,更重要的是不善于感悟生活,不能從生活中感悟思想、人文精神、個性品質、絢麗多彩的世界。學生只有學會感悟生活,筆底方能涌波瀾。所謂感悟生活,就是讓學生多體驗觀察生活,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認識。只有提高對生活的感悟力,才能有感而發,讓自己的文章內容鮮活而富有個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對生活的感悟力呢?
一、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提高學生高尚道德品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學生的作文是其個人的思想品行修養、生活積累、文化知識、寫作技能、語言表達等諸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展示。古往今來的名家,無不是崇尚德行的典范。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他英勇赴國難,為國而獻身的思想體現。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名句,正是因為他有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一個思想平庸、情感鄙俗的人,是不可能對生活做出深刻感悟的。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培養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生活中感悟那些最優秀、最美好的東西,你才會胸中有激情、筆底涌波瀾。
二、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身邊的生活,培養學生對生活充滿激情、充滿新鮮感。平時,讓學生做有心人,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仔細觀察周圍的自然風景、風土人情。對凡人常事、一切司空見慣的景象都充滿新鮮感,對生活充滿無限激情,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帶著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觸發學生發出“每一天,都是內容不同的一本書、風格迥異的一幅畫”的感悟。多角度去觀察周邊的一切,用好奇的眼光去看熟知的東西,讓學生感悟古人“夕陽芳草尋常物,鮮用都是絕妙詞”的感嘆。真正做到從生活中感悟,從感悟中不斷讓自己的情感升華,讓自己對現實生活有著更深層的認識,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三、要善于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從生活中發現有意義的寫作材料,激起學生寫作欲望,情不自禁提起筆來。作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爆發出的最美麗動人的火花。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師,但生活對人的教育從來都不是滔滔不絕的說教和明白無誤的表白,而是默默的暗示,讓你去真情的感悟、去真情的抒寫。這就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熱情追求,從日常生活中悟出生活的哲理、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聯想到現實生活。
四、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而不是讓學生寫作停留在課堂。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學生作文之本,作文是學生生活的產物,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課堂作文教學,師生共同活動,是通過教與學,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傳授各種文體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提升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活動,通過技能的展示,更多的是作者對生活的認識的再思考、再反應的集中體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猶如巧婦做飯,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再怎么高超,如果沒有生活中的“米”——寫作材料,也是無法寫出實感來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東西,表達出真情實感。因此,課堂寫作教學,切不可讓學生只停留在課堂,而要學生更多地走進生活,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和多積累,特別是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多感悟,從大到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國慶閱兵,小到我們身邊發生的點滴小事、展現的人文景觀。我們不少學生總是把自己關在教室里,眼睛總是盯著課本,不能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社會活動、家庭勞動,不主動和同學、老師、父母、親友以及鄰居交往,他們自然也就無法感受生活的樂趣,當然也就不會對學習生活、勞動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更多地思考和感悟,寫出的文章也就自然枯燥無味、毫無生氣。
同樣,學生作文的“綱和線”、“情和理”都應從生活中“悟”出來。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呢?一是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識去捕捉生活中點點滴滴,從平凡之中找出世間的真善美,假丑惡。做生活的主人,發生活的強音。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觀察,去思考的東西,然而,我們總是稍縱即逝。如一棵默默無聞的生長的小草,一條悄無生息流淌的小河,一只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只要我們多留心、多觀察、多感悟,總能捕捉到它的閃光點,帶給人們深刻啟迪;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能讓我們倍感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知道父母給予我們的是不盡的厚愛,又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去感恩父母;社會生活中,我們身邊出現的種種人和事,無不也昭示著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是值得我們歌頌和贊揚的,也有的是需要揭露和批判的,并從中感受生活的多彩。二是要培養學生多角度去觀察社會生活中人和事,要能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換位思考,拓展自己的生活思維空間。在生活中,有獨特的觀察力、感悟力,你才能在你的文章中表現獨特的情感。因此,我們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人準則和道德行為,讓學生的思想、精神、情操的發展與作文的提高同步。只有這樣,你的作文才能反映現實生活,才能與社會發展同步。用你獨特的眼光來看生活,用獨特的見解感悟生活,你才會寫出新穎、有血有肉的文章來。
筆底涌波瀾“源”于對生活的感悟。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引導新角色深入生活,勤于思考,多體驗,重感悟,生真情,抒真感,做到落葉悲秋,花殘傷春,對大自然、對現實生活形成豐富而又獨特的感悟,讓生活成為學生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