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彩紅
摘 要 從事中職教育教學工作十余年,一直聽有些教師在無奈于中職生的不好學,懶惰成性,每每聽到此,我感同身受,但卻也有所思。中職生真的一年不如一年,孺子不可教也嗎?為此,本人這幾年除了探究班主任管理工作外,也在如何挖掘中職生的“自學”能力及動力這方面倍加努力,尤其在上課期間,一直在嘗試各種方法,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會自學,提高他們的自學動力呢?使我們的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誠然,課堂課后都是要教師下苦功夫的啊,以下便是本人對如何挖掘中職生的“自學”能力及動力而走的探索之路。
關鍵詞 中職生 提高 自學能力 自學動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1 挖掘中職生的“自學”能力之三招
(1)利用上課時間,借助教案,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因為本人上的是計算機專業課,大部分課程都是在機房上操作課,在上課的開始,我會把作品案例的教案下發給學生,例如PS這門課,我會讓學生看原圖與效果圖,讓他們想想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此效果,自己嘗試是否能做出案例效果,如果確實做不出來,就讓他們看操作步驟,遇到不會的地方,可以問老師,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挑戰自己,因為做出效果圖讓他們有一份成就感,慢慢地他們就會養成一種“自學”的習慣。有時候,學生都寧愿他們自己做作品案例,讓我不用講太多,他們已經懂了。不過,因為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同,我在很多學生做出效果圖后,還是會為他們講一遍,這樣,可以讓不會的學生熟練操作,讓會的學生鞏固知識,擁有更扎實的操作水平。久而久之,學生的操作水平就都會得到提高,大家的操作水平實力相當,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自學氛圍。
(2)利用晚修時間,借助優質生,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每每在快要下課時,我都會布置一些課外題給學生,同樣,我也會下發素材和教案給他們,讓他們利用晚修時間自學,而且每班選出幾個表達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比較好的學生做小老師,讓他們上臺教一些學生不懂的案例,或是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操作水平,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又讓其他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被帶動起來了,大家互相幫,自學氛圍很快就形成了。例如:我這個學期任教的計算機專業班,在開學初的時候,這個班的女生的操作能力是比較差的,男女生的操作能力懸殊很大,但自從他們采用這種利用晚修時間,借助優質生,互相幫的方法,讓這個班的女生操作能力很快提高上來,而且把男生的自學積極性也提高了起來,男生都樂意幫助女生,整個班的學習氛圍很好,我想,這就是自學帶給他們的樂趣吧。
(3)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資源,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
現在,很多的中職生都自帶電腦來學校,以其讓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宿舍打游戲,還不如讓我們老師布置多一點課外作業,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進行自學,我們老師告訴他們一些較好的自學教程網,這些教程網有的有詳細操作步驟,有的是視頻教學,可以讓他們自由選擇作品,根據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定,這樣,學生才不會有壓力,也肯去多學。例如:我現在任教的PS這門課,因受中職教材篇幅限制,有很多關于婚紗后期制作、廣告設計、搞笑創作等都較少涉及,但我會提醒學生在教程網里自學,讓學生學到更多課外知識,所以,既可讓學生對創作有了興趣,又可讓學生發揮“自學”能力,兩全其美的方法,我們作為師者,何樂而不為去試試呢?
為了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在課堂、課外時間都想盡辦法希望能讓學生自學成材,但中職生畢竟有他們意志薄弱的時候,學多做多了就會厭倦,喪失了動力,為此,本人經常苦思冥想,如何才能讓學生對“自學”慢慢產生興趣,而不是興高一時呢?又有什么辦法能讓他們提高“自學”的動力?經過不斷的課堂實踐,我對提高學生的“自學”動力有了以下的感悟。
2 提高中職生的“自學”動力之三招
(1)加分激勵法
的確,中職生的毅力有時是很快消沉下去的,一段時間的“自學”后,讓他們有時又不想學了,該采取什么方法來激勵他們呢?我這時又想到了新的加分激勵法,此法規定:凡是每次能“自學”做出效果圖的學生都可以加2-3分,當作是期末的參考分數,特別是班干部,他們很看重這分數,因為有利于評優評先;平時表現比較差的學生,他們也很在乎這加分,因為他們害怕補考,所以,加分激勵法對中職生還是挺有用的,學生為了表現自我能行,就會很自覺的進行“自學”,這無形的推動了學生的自學積極性。這種加分激勵法不但對學生有用,同時,可以讓我們老師很快能了解到哪些學生操作能力較好,哪些學生操作能力較弱,這既有利于我們選擇小老師,又能對操作能力較弱者進行加強輔導及培訓,使我們教師能較快掌握整個班的學情學風。
(2)比賽分享法
當加分激勵法用到半學期的時候,有的學生的分數已加了很多,這時候他們又會對分數不在乎了,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說:“老師,你的加分對我們已經沒有誘惑了。”這時,我為了讓他們能自學多一點東西,我又采用了第二種方法:比賽分享法,即通過作品比賽,獲得名次的作品供大家分享,而且這些作品必須是學生都較關注和搞笑的,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例如:采用PS技術進行“鳳姐變美女”比賽,看誰用PS把鳳姐變的最好看,通過投票選出最佳作品,供大家觀賞及學習;也可采用PS技術進行“婚紗照后期制作”,以學生的本人相片作為素材,看誰制作的婚紗照最吸引人。這些比賽都得到了學生的歡迎,而且他們也樂在其中,覺得又學到了,又玩到了,課堂氣氛挺好的。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比賽,學生自然就會去找教程,準備素材,個個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眾,發揮自己的個性,作品做多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就會無形的慢慢的提高,這個動力也會使整個班的自學氛圍越來越濃,達到了我所期盼的教學目的:教是為了不教。
(3)科技競賽法
當學生到了學期末時,所積累的知識越多,很多操作不用老師教,就已經能自己完成,前面的“比賽分享法”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我個人也認為前面的比賽作品所涉及的知識還不夠全面、系統,所以,為了能讓學生能更好的把知識全面的、系統的結合在一起,我借助了學校的科技文化節這個平臺做文章,要求每個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PS作品創作,作品要在科技文化節中參評,所上交作品經過打印,供大家展覽,會設立獎項,頒發證書。學生每每聽到這些,創作的欲望就會很高,借助這個科技競賽的動力,我們想要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因為想要獨立完成一個作品,必須要具備系統而全面的知識,沒有扎實的基礎和殷實的自學精神,是很難創作出好的作品。所以,能得到別人欣賞的作品,便是學生的“自學”能力最佳的表現。
十余年的教學,十余年的反思,讓我對挖掘中職生的“自學”能力及動力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付諸于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加強,又經過這幾年的不斷總結,我對于如何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動力而獲得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不管是課堂效果還是學生作品,都是令人欣慰的,雖然探索過程有苦有淚,甚至迷茫過,但收獲總比困難多,為了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獨立自學,不再依賴老師,有他們自己的創設思路,有他們自己的靈魂空間。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指引他們走上自學之路,成為一名才思敏捷的中職生,為他們的就業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能自信而獨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