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嬌
【摘要】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現狀仍不盡人意。盡管從各項情感目標結果看,絕大多數學生在總體上對英語語言、英語學習持中立的情感態度,對英語社會和文化持積極的情感態度;但從各項情感因素分析,學生情感素質的發展仍明顯滯后。本文就情感因素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感因素;大學英語;影響
![]()
情感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覺(feeling)、情緒(mood)、動機(motivation)、態度(attitude)等。學習者應強化積極情感的動力作用,同時避免消極情感的負面效應,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積極情感,同時促使消極情感向積極情感轉化。
一、情感的定義與內涵
情感因素在二語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情感屏障妨礙著語言習得者充分利用可理解輸入,當情感屏障強時,習得者也可能聽懂或讀懂語言輸入,但輸入到達不了語言習得機制。”當二語習得者防范心態強、心理焦慮或動機缺乏時,他的心理屏障就會增強,從而影響其二語學習。
實踐證明,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市具有與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謂情感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求所持的態度匈體驗。一般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兩種。前者表現為快樂、興奮,情緒高漲,可行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動機。而后者表現為悲哀、恐懼,情緒低落,趨向于降低學習效率,削弱個人學習動力,構成個人學習中的情感障礙。
二、情感因素對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分析
(一)大學英語教學知情脫離
盡管很多教師意識到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實際上采取的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掌握書本內容為目的的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存在不少問題,而且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因為過分注重表達形式,忽視表達功能,勢必需要課堂上的“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勢必助長學生學習的被動性、依賴性;乏味的填鴨式教學,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語有的表達功能當然也無法提成。這三個“忽視”構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了學生在學了七八年英語后,碰到需開口說英語的場合就滿臉漲紅,支支吾吾,縱有千古萬語也難出口的尷尬局面。這三個“忽視”是造成目前大學生學英語“耗時低效”和“啞巴英語”的主要原因。
(二)焦慮緊張、缺乏自信成為影響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主要障礙
目前英語教學中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學生上課參與意識不強。大多數研究表明,“焦慮”對學業成績、水平考試成績、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自信心都存在負面影響。外語學習焦慮的外在典型反應是“掌心出汗;腹部疼痛;心跳和脈搏加快”。但是,外語學習焦慮的進一步反應可能通過下列行為表現出來:“語音變調;不能正常地發出語言的語音和節奏;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有‘凍僵的感覺;忘掉才學過不久的詞語;甚至根本說不出話,只是沉默不語”等等。焦慮學生回答問題以及參與課堂活動的知覺性很低,而比較放松的學生則會表現得躍躍欲試。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缺乏信心也是影響語言學習效果的主要情感因素。學習者自尊心的強弱直接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效果。因此,作為外語教師應避免對學生做出過多的負面評價,相反要學會接受學生和欣賞學生,認可每個學生都是作為具有他自身價值的一個獨立個體。
(三)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缺乏安全感
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創造性自由表現出來的重要心理環境。而不良的課堂氛圍會對學生造成壓抑感和不安全感,創造性不能自由發揮,并且會使之產生戒備心理。學生對課堂氣氛的正面感受對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有積極影響,學生實際感受到的課堂環境和他所希望的課堂環境越接近,他對學習的滿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不滿意。筆者認為要創設一個“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輕松和諧的外語課堂教學氛圍,一方面外語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特別要注意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妨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組活動形式。
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調動情感因素的策略
(一)教師應該創造輕松自然的英語學習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心理上比較放松,不懼怕犯錯誤,更愿意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知識與他人交流。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有邏輯性,從簡單的知識和技能過渡到復雜的知識和技能,不要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在保證學生能完成任務的前提下,適當加入有挑戰性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活動中,要注意保護學生已經建立的自信,幫助沒有自信的學生建立信心。教師應該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競爭學習相結合。有時焦慮是由于一些學生害怕在學習過程中被和其他人相比較而引起的,而在小組學習中,由于有同伴的支持,這些學生會感到相對放松,在同伴的幫助和合作中,這些學生有勇氣和其他組進行競爭,從而使自己也得到鍛煉,逐漸變得自信。這個辦法在大班型授課時作用尤為突出。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情感氛圍
教師首先應力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告訴學生在課堂內外老師和學生都是朋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開始。為此,教師應當利用與學生談心、與其他任課教師交流等多種途徑了解每一個學生。教師要用言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為了避免與學生產生距離感,教師講課時可以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教師可以采用配對練習、小組活動、連鎖回答和即興表演等形式,以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頻率。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適當延長等候時間,不要代替學生回答或叫另一個學生作答,以便讓學生感受尊重和平等的氣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短文,教師應不急于給學生講解課文,而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在輕松和自然的狀態中互學互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處理
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是指教師從情感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組織,在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發揮其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使他們愉快地接受語言知識的輸入,并消化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然后在真實、模擬的語用情境中進行語言輸出。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學習的大量詞匯(組)、句型、語法等語言知識,教師可有目的性地選擇或設計語境(例句),使學生既理解和運用所學內容,又受到語境所蘊涵的情感、文化和思想的熏陶。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主題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結論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還不太令人滿意,有待解決的問題較多,重視情感問題并不意味著能夠解決英語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情感因素對語言教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揮,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譚秀敏.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01:53-54.
[2]賈素娟.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學周刊,2014,07:6.
[3]龐青月,齊麗榮.情感因素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4,03:132.
[4]聶志宇.淺析非理性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