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余清 宋孝春 周紹池 束秀玉
摘要:職業學校日常管理難度大、要求高、涉及面廣,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班主任主力、課堂主陣地等重點環節,狠抓“四主”有效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對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將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職業學校;“四主”管理;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7-0046-03
一、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分類分層管理
(一)按生源類別分類管理。目前,不少職業學校辦學形式多樣,招收初中后的三年制中職、五年制高職、五年制高技以及招收高中后三年高技、專本科函授、各類培訓等。根據不同的生源類別和專業特點,實行分類管理,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按年級高低分層管理。由于學生進校時間先后不一樣、在校時間長短不一樣,受學校教育和文化熏陶不一樣,往往自身感覺不一樣,學校管理要求也應不一樣。實行分層管理,穩定班級員額,有利于集體進步 。
(三)按能力大小分級管理。任何學生群體都有能力差異,職業學校學生中也有優秀的群體,他們往往多是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成績優異者等。他們承擔著學生日常管理的主要任務,必須加強對這些學生骨干的培養,發揮他們自主管理、自主服務、自主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
(四)按特長愛好分項管理。職業學校學生喜愛張揚個性、發揮特長,我們通過“會唱、會說、會寫、會跳、會做”等“五會”綜合素質考評體系,以活動為載體,成立若干社團組織,開展系列競賽評比活動,建立學生素質考評臺賬,鼓勵和激發學生挑戰自我,發揮特長。
(五)按時間空間分塊管理。職校從“嚴新生、控流生、培優生、轉學困生、跟蹤畢業生”學生管理鏈,從起身、出操、上課、就餐、午休、晚自習、晚就寢等一日常規到“座位、床位、餐位、工位、崗位”“五位一體”管理,都明確專人負責、專門考勤,專項考核,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職業習慣的養成。
二、以教師為主導,堅持職責管理
(一)立足校本培訓,提高教師基礎教育教學能力。我們在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培訓的基礎上,注重常態化、制度化的校本培訓,努力實現教育理念“六個轉變”,即在教學思想上由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在教學形式上由教室里的“滿堂灌”轉變為車間里的“做”中“學”;在教學設計上由簡單的書寫教案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系統設計;在教學內容上由學科體系轉變為能力體系,由知識傳授轉變為任務驅動;在教學角色上由教師中心轉變為學生主體,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在教學評價上由單純的、書面化考核轉變為綜合的、多元化考核。同時,通過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示范課與研究課和技能競賽、信息化競賽、教學設計競賽等“兩課三賽”活動,不斷推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任教課程,提高課程開發能力。按照“誰任教、誰負責”的原則,通過課程學業水平測試,實行課程教學質量承包制和績效考核制。在這種機制下,每位任課教師能主動研究所任教課程的知識點、技能點、應用點、重難點、考核點等,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要求和行動導向教學原則,認真規劃設計課程項目、模塊、任務等,開發課程崗位能力教學框圖,認真設計教學情境和訓練方案,加強教學資源搜集和準備,優化教學過程,完善教學環節,努力提高教學績效。
(三)立足技能教學,提高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學校通過教師下實訓車間、進企業園區、參加技能大賽、開展技術合作攻關和“傳幫帶”等方式培養訓練理實一體化教學團隊。尤其是通過技能大賽促進教、學、研、建、改,先后探索出“四度七有”和“五先五后”的訓練模式,即態度、精度、難度、速度和有計劃、有選手、有教練、有課題、有作品、有考核、有目標和先理論后實踐、先分析后動手、先反思后重復、先自評后互評、先前后后左右。通過建立層層選拔、項目組管理、簽訂目標、保障配合等運行機制,不斷調動和激發教師參加與指導技能大賽的積極性,推動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立足有效教學,提高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能力。近年來,學校大力倡導行動導向教學法,首先確定職業崗位能力,然后圍繞崗位能力要求,本著“適用、實用、夠用”原則,開發學習課程。接著,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將職業實踐中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工作案例等帶進課堂,通過情境化教學,讓學生從項目或任務的咨詢、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和反思的完整學習過程中得到訓練,突出“做”中“教“、“做”中“學”和理實一體的要求,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改進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立足產教結合,提高教師校企合作能力。近年來,學校優化教學資源,建立健全專業教研室,將教研室與專業、產業、企業緊密結合起來,組織本教研室教師“走進企業、走進園區、走進合作組織、走進農戶田頭”,依托23個專業教研室不僅完成了校本教研工作,而且積極承擔了各級各類課題研究和項目申報與建設工作;建立名師工作室,將工作室建在實訓車間,與技能大賽、實訓基地建設、生產性實訓項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完善專業指導委員會運行機制,定期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加,組織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對話研討交流;開展“掛縣強農”、“牽手致富”、“百名教師進企業”等活動,努力促進產教融合,建設優秀教學團隊。
三、以班主任為主力,堅持一線管理
(一)塑學風、建班風,樹良好校風、教風。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習慣往往不盡如人意,樹立良好的學風尤其重要。學風好,班風就好;班風好,教風和校風也會好轉。作為班主任應重抓學風,讓學生將主要精力和興趣放在學習上,以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二)堅持“五位一體”,嚴抓一日常規管理。“座位、床位、餐位、工位、崗位”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工作的主要場所,加強“五位一體”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行為規范。
(三)堅持開展素質教育活動,營造育人環境。素質教育活動是職業學校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學生課堂內的學習,更要重視學生課堂外的教育,不是將學生管“死”而是要理“活”。如借助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平臺,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環境保護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時事政治教育以及體育比賽、藝術節、讀書節、技能節、優秀畢業生報告會、企業家進校園等系列化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親身感受生活、工作及社會,以提高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廣泛參與性和實效性。
(四)堅持“五生聯動”,實施跟蹤管理。圍繞“嚴新生、控流生、培優生、轉學困生、跟蹤畢業生”學生管理鏈,從新生入學開始,班主任就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從頭抓起,形成氛圍。對“流生”、“學困生”要分清情況,找準對策,做好勸流和轉差工作;對優生要量身定做,發揮潛能,鼓勵參賽升學,加快發展。畢業生是學校的品牌,畢業生質量的好壞,反映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通過畢業生的跟蹤反饋,有利于改進教學。因此,跟蹤畢業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延續和職責所在。
(五)堅持“十率”考核,強化一線責任。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千辛萬苦,許多工作是難以硬化考核的,但學校重點對學生流生率、交費率、到課率、考證率、違紀率,保潔率、公物損壞率,成績合格率、學習優秀率、競賽獲獎率等進行考核。保證天天有檢查、周周有公布、月月有評比,學期有總結,年度有獎懲。
四、以課堂為主陣地,堅持規范管理
(一)把課堂作為“組織”來管理。課堂是師生通過共同的活動,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加以協調的合作系統。教師為主導,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管理者職能,學生為主體,是組織的成員,每一堂課就是一次組織的活動。作為“組織”形式,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協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缺少其中之一,都將危及“組織”的效率和存續。因此,教師必須闡明本次課堂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組織知識、技能、情感信息傳遞的方式方法,關注每個學生課堂表現,積極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目標的理解、運用、掌握。
(二)把課堂作為“生命”來管理。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教育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提高個體生命質量的過程。教學不只是停留在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和記憶上,而是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伴隨著感受、理解、想象、情感等體驗。如果沒有教與學交往、互動,就不會發生真正的教學。當師生雙方在這種交往互動中,實現了自由交流、平等溝通,便會產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火花和創新的靈感,在共識、共享、共進中教學相長,共同發展,體驗生命。只有當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形成互動狀態時,體驗才顯示出積極的生命價值,課堂教學也因此有了生命的存在,才顯得豐富、精彩、充滿魅力。
(三)把課堂作為“創新”來管理。教師要改變過去只見書本不見人的傳統觀念,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的內化與生成,更要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與價值感悟。要變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變革教師的教學行為。在教學目標上,由單一的認知目標向情感、能力與認知目標和諧共進變化;在教學活動組織上,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通過創設情境,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認知、學會創新;在教學氛圍上,教師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民主的氛圍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環境,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欲望。
(四)把課堂作為“文化”來管理。課堂是神圣的,管理應該是最規范、最精細、最嚴格的,它必須依靠一定的制度和文化來約束。首先,要有良好的課堂行為,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負責,要堅持立德樹人,將教書育人工作滲透課堂全過程,嚴格遵守各項教學規章,授課須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概念準確,操作規范,突出重點,講清講透,講練結合,增強課堂吸引力,提高教學有效性;課后及時批改作業,做好相關輔導。學生要準時到課,服從管理,認真聽講、認真記錄、認真思考、認真訓練、認真完成作業。其次,要有良好的課堂環境,窗明幾凈、桌椅整齊、設備完好,環境溫馨。再次,要有良好的課堂文化,課堂秩序井然、操作嚴謹規范、交流互動踴躍等等,這樣的課堂才會高效、和諧、快樂。
總之,職業學校管理涉及面廣,紛繁復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既需科學性,更需藝術性和人文性,突出學生、教師、班主任及課堂“四主”有效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which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is very difficult. It has a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pertine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r major effective managements, which play a promoting role in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effective management; four major managements;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