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本文在調研當前高校學生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現狀的基礎上,從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出發,結合心理認知和社會發展視角,探悉高校學生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面臨問題的原因,并嘗試提出改進對策,為不斷優化高校學生黨員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員;組織關系轉接;改進對策
![]()
學生黨員是高校為黨和國家事業輸送的新鮮血液,做好學生黨員從接收到轉出、從發展到繼續教育的全程管理和服務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光榮使命。然而,隨著高校學生黨員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學生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開始遭遇越來越顯著的一些問題。作為高校黨建工作者,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目前高校學生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從心理認知角度來看,許多學生黨員對黨員組織關系的概念不明確。高校學生黨員大多加入黨組織的時間不長,在組織關系應當轉至高校或轉出高校之前,很可能從未經歷過組織關系的變更。這些黨員即使在入黨積極分子或黨員的教育培訓中接觸過相關知識,但此類程序性的信息通常不會高頻率地出現,而從未實際應用過的知識又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因此,在實踐中不難發現,組織關系轉接遇到問題的多為未曾經歷過組織關系變更的黨員,特別是在這些黨員所在黨組織未能及時、有效地開展黨員組織觀念再教育的情形下,學生黨員組織關系意識淡薄就有因可尋了。而在此種來自主觀的弱認知的影響下,學生黨員在聯系新的黨組織時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接收組織,在辦理組織關系轉接時可能因不及時不重視而成為“口袋黨員”,也更有可能錯過參加后續的教育培養。
二是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許多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不完善為組織關系轉接帶來難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縱深發展的大環境下,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然而,一些外企、民營企業及非政府組織沒有建立黨組織或黨建工作不完善,畢業生黨員就業后面臨組織關系無處可轉接的局面,只能將黨組織關系轉至其生源地的街道或地方人才/勞動服務機構的黨組織,往往無法正常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和教育活動。此外,一些非公組織的黨務工作者因經驗有限,并同時兼任人事、行政等工作,而常常無法按時按需完成黨務工作。與此同時,個別地區人才/勞動服務機構的黨組織因管理難度大而不愿意接收組織關系暫時無處可落得高校學生黨員的組織關系,也有部分人才/勞動服務機構的黨組織因掛靠的黨員過多而難以對預備黨員進行適時的考察、培養和組織轉正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預備黨員因未及時辦理好組織關系轉接而無法按期轉正的案例如今并不鮮見。一方面,從高中或工作單位等轉來的學生預備黨員,在前期組織觀念教育不足的情況下,未在入學時按要求轉來黨員組織關系,或由于不明確自己是預備黨員身份還是正式黨員身份,錯過參加預備黨員教育活動,甚至錯過按期提出轉正申請的時間。另一方面,就畢業生黨員而言,由于發展黨員要經過相當時間的考察,不少黨員在畢業時還是預備黨員。若其就職單位的黨組織黨員接收工作不完善或不及時,甚或無法接收黨員,這些預備黨員很可能因忙于工作而耽誤預備階段的學習鍛煉,錯過黨組織的按期轉正考察。此外,少數畢業生預備黨員因其所在院系黨總支黨員材料移交不齊全而使接收單位黨組織無法及時全面地了解其預備期間表現情況,進而使預備階段的培養和轉正工作被擾亂。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章第一條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可見黨章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參加一個黨的組織是成為一名黨員的基礎。在當前高校學生黨員組織關系管理遭遇困難的情況下,積極地籌對策、謀改進是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一項新挑戰。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改善:
一是指導院系黨組織建立黨務工作者專人負責、按時培訓的工作機制。院系黨務工作者直接面對學生,肩負著發展、培養、管理高校學生黨員的重任。提高院系黨務工作者職業素養和盡職精神是解決學生黨員組織關系認知問題的基礎。院系黨組織應該建立黨務工作者專人負責、按時培訓的工作機制,即按需要指定一名或多名黨務工作者負責院系學生黨員的組織關系管理工作,并在每學期組織一至兩次黨員組織關系負責人的學習研討和工作總結,在學習新文件、新政策的同時,總結本單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并及時向校級學生黨建工作部門反映。校級部門在匯總各單位工作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上級文件精神,更新組織關系轉接工作指導手冊,使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有章可循、常議常新。
二是進一步強化新生黨員管理工作和畢業生黨員教育工作。在建立專人負責機制的基礎上,高校學生黨建部門應在迎新工作階段高度重視學生檔案和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的聯動審查工作,防止出現因組織關系轉接不及時而耽誤新生預備黨員按期轉正。在每年畢業季到來之前,高校學生黨建部門要組織院系黨組織對畢業生黨員進行落實到人的組織觀念教育,通過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在線小問答、發放致畢業生黨員的一封信等形式,讓畢業生黨員懂得及時辦理好組織關系轉接的重要性,清楚黨員組織關系轉接的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適時提醒畢業生黨員反饋組織關系介紹信回執、主動向新的黨組織匯報思想動態、按時交納黨費,預備黨員要積極參加學習,按時遞交轉正申請。
三是探索實現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全面信息化轉型的策略。在互聯網時代全面到來的當下,聯網管理黨員組織關系只是遲早的問題。信息化轉型后,國家可以實時掌握黨員的總量特征、分布特征與流動特征,對畢業生黨員而言更是可以把握去就業狀況,大大提高黨員組織關系的管理效率,同時也避免了黨員在組織關系過程中成為“口袋黨員”的可能性。然而,我國幅員遼闊,所有具有組織關系轉接權限黨組織的電腦及網絡普及是組織關系轉接工作信息化的第一步,同時,在互聯網平臺上可能面臨的信息安全、組織安全和技術效率等問題也是做好該項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因此,如何一步一步實現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全面信息化轉型尚需相關部門根據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決策。
四是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組織建設。在經濟發展“國退民進”的大趨勢下,我國越來越多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成為畢業生的雇主。但必須要看到的是,這些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少有專職的黨務工作人員,黨務工作通常渙散、隨意,更難做到定期召開組織生活、組織黨員活動和教育培訓。大學剛畢業的黨員黨齡均較短,甚至很多是預備黨員,大部分沒有組織關系轉接經驗,也就更容易在其中遇到問題。在這樣的黨組織中,遇到問題通常陷入死胡同,那些不主動向學校尋求幫助的畢業生黨員往往就將組織關系轉接一拖再拖,甚至可能脫黨。為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組織建設,相關部門首先是要指導和幫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全組織建設,奠定黨務工作規范開展的基礎;其次是要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務工作人員培訓和激勵;再次是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性質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不同情況,開創性地設置便于開展黨員活動的基層黨組織。
參考文獻:
[1]鞏芳芳,劉新波.高校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管理摭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3).
[2]蔡亮,周明,何敏.新時期高校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4).
[3]王建軍.畢業大學生黨員組織關系管理初探[J].經營管理者,2014(10).
[4]崔新宇.高校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管理問題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3(7).
[5]史璐璐.高校基層黨組織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管理工作芻議[J].前沿,2012(10).